人物

冯坤:黄金一代的“熊猫”队长

作者:admin 2020-02-11 我要评论

来到这里的选手都是为金牌而来,但是我只想告诉自己为了每个球而战,金牌对我来说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能够和女排队伍一起坚持到最后,战斗到最后。 国家...

“来到这里的选手都是为金牌而来,但是我只想告诉自己为了每个球而战,金牌对我来说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能够和女排队伍一起坚持到最后,战斗到最后。”

国家女排前队长、主力二传冯坤(黄宇 摄)

 

雅典奇迹

在她41岁生日当天,我们在北京朝阳区的一家咖啡馆里见到了冯坤。她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姗姗来迟,和我们想象的一样,身高臂长,留着一头爽利的短发,说话轻声细语,笑起来眼睛弯成一道月牙。退役的10年里,冯坤结婚生子,但排球仍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和很多女排人一样,这位前国家女排队长如今也转入幕后,在排协从事排球管理工作。

许多采访都会把她拽回15年前的雅典,一遍遍地回忆后,当再次回望那场决赛,冯坤平静的语调里仍掩藏着当年赛场之上的激情。“你也知道,竞技体育不是所有比赛都可以把自己的状态发挥出来,而且是在这么重要的比赛里,但我们最后发挥得淋漓尽致,可以说达到了忘我的状态,结果上也没有留下任何的遗憾。”冯坤说道。

2004年8月29日晚,坐落于雅典南部法里罗海滨的和平友谊体育场内,观众渐次落座,电视转播镜头里很快就是一幅人山人海的景象。而在大陆另一端,无数中国球迷不顾第二天的工作,凌晨2点起来打开了电视机——所有人都在等待即将上演的中国女排与俄罗斯女排间的终极对决。

那场比赛,无论是场上场下,都有太多被人津津乐道、反复讲述的细节——中国队和俄罗斯队一矛一盾的比赛风格,惊天大逆转的罕见戏份,乃至场边淡定沉着的中国队主教练陈忠和与咆哮如雷的俄罗斯主教练卡尔波利在镜头前构成的巨大反差,一切都让这场比赛变得观赏性和戏剧性十足。当世第一主攻手、俄罗斯11号加莫娃成为那场比赛的悲情英雄——那是她在四届奥运会中离冠军最近的一次——她后来讲道,这场比赛是她整个职业生涯最不愿回忆的一场。但对中国女排的姑娘们而言,正如队长冯坤所说,“这是最值得去记忆的一场比赛”。作为场上队长和二传手,冯坤赛后当选最佳二传,在场上能传能扣、攻防全面的她给球迷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直以来,女排都是中国三大球(足球、篮球、排球)项目中的一棵独苗——她们是唯一一支获得过世界冠军的队伍。而2003年,在陈忠和的带领下,中国女排在日本第九届女排世界杯上11战全胜,夺回阔别17年的世界冠军,这让所有人都燃起了在第二年雅典奥运会上夺金的希望。但中国女排一开始就走得磕磕绊绊。出征前,队内便传出主力队员伤病的消息。这支年轻的队伍也受到了舆论质疑,有人甚至认为2003年世界杯夺冠有运气的成分,因为当时世界排坛正进入新老换代期,实力整体不如以往,所以中国女排才有了机会。

到了雅典,女排第一场比赛开始不到三分钟,教练和队员都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刚刚复出的主力副攻赵蕊蕊小腿骨再次断裂,被担架抬下了球场。她后来缺阵了那届奥运会所有比赛,陈忠和不得不派上替补副攻张萍顶替她的位置。2000年悉尼奥运会后,世界排坛球员高大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当时中国女排只有赵蕊蕊一人身高超过1.9米(1.96米),是世界第二高度,她扣球点高,能打快攻,拦网高度达到3.15米,连当时的世界第一高度加莫娃的强攻都能被她拦死。赵蕊蕊的伤退无疑给中国队当头一棒。

幸运的是,女排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发挥了团队优势,利用多变灵活的战术弥补了身体的短板,一路杀进了决赛。中国队与俄罗斯队此前在各种大赛里已交手无数,各有胜负,但决赛是一场全新的较量。

裁判一声哨响,比赛开始。俄罗斯队高举高打,中国队则延续快速灵活的战术,双方比分紧紧咬住,交替上升。第一局,俄罗斯最终以30比28先下一城;第二局,27比25,俄罗斯再次险胜。她们拿到了冠军点,再赢一局便可凯旋,中国队则被推到了悬崖边上。

当时身为队长的冯坤跟我们回忆说,前两局,大家在场上确实心理包袱重,精力不太集中,越打越紧,失误也开始增多,但输掉第二局后,队员们反而卸掉了所有包袱,放手一搏。场上的心理态势这时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包袱被抛给了俄罗斯队,“她们已经到了冠军点,希望能够马上赢下比赛”。但最终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接下来两局,观众们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解说的声音开始紧张起来,场上的中国女排姑娘脸上表情反倒越来越轻松。中国队以25比20和25比23连扳两局,双方回到同一个起跑点,比赛被拖入决胜局。第五局,俄罗斯队试图继续依靠高点强攻拿下比赛。但第一高点加莫娃被冯坤、张萍、张越红三人组成的拦网组合限制住。也正是她们三人的一次拦网得分,让中国队以14比11率先拿到赛点。随后,俄罗斯队主攻手索科洛娃强攻挽回一个赛点,陈忠和立马叫了暂停,布置战术:一传到位给张萍打时间差,不到位就给张越红打强攻。最后一球,在全场屏息注目下,俄罗斯队发球,冯坤和张萍先打了一个时间差的一攻,被对手救起并形成进攻;球过网后,冯坤将球垫给四号位上的张越红,扣球被俄罗斯队防起;中国队再次强攻,周苏红把球传到四号位,张越红扣球还是没能得手;此时现场的解说嘉宾都在喊“给快攻”,但球到了冯坤手里,她还是毫不犹豫地把它垫给了四号位,张越红第三次高高跃起,终于一锤定音。中国队以15比12拿下决胜局,总比分3比2夺得冠军。赛后有朋友问冯坤,张越红两次扣球都没成功,为什么第三次她还敢把球传到四号位,冯坤回答说,“我就不信她扣不死。”

雅典一役,宣告了中国女排“黄金一代”的到来。从上世纪80年代“五连冠”的辉煌开始,经历90年代的起起落落后,阔别已久的世界杯冠军、奥运会冠军再次被中国队收入囊中。比起刚刚开放的80年代,这个冠军的意义在快马加鞭的千禧年依然毫不逊色,全国再度掀起女排热潮。

2004年5月25日,冯坤在天津体育馆进行赛前训练

 

“熊猫”队长

很多人还记得,央视直播雅典奥运会决赛时,解说嘉宾正是郎平,她那颇有辨识度的声音让不少再去翻看当年比赛视频的球迷仍感亲切。巧合的是,2016年郎平执教的新女排在里约奥运会夺冠时,解说嘉宾则换成了冯坤。事实上,她们两人的缘分很早就开始了。

1995年,郎平临危受命,从美国回来接手中国女排,她的第一个任务是要选拔新一期国家队。当时在郴州集训的冯坤临时接到指令,被调入了国家集训队,前往柳州参训。那时候冯坤17岁,是集训队里年纪最小的队员。两个月的集训后,冯坤落选了,没有进入国家队大名单,但她仍未从见到偶像和初次参训的惊喜中回过神来,也就没有多少沮丧的感觉。

等到1997年,冯坤第二次被郎平召入集训队,和上一次比,冯坤说,自己开始有了表现的欲望,想尽可能展现自己的实力。她最终随队参加了世界女排大奖赛澳门站和香港站的比赛,替补上了两场,这是她第一次以国字号的身份上场,“蹦蹦跳跳的,非常兴奋”。

冯坤真正意义上的国家队生涯是从陈忠和2001年上任开始的。当时的陈忠和力排众议,让年轻的冯坤顶替已有名气的诸韵颖,担当国家队主力二传手。更出人意料的是,入队没多久,陈忠和把副队长的位置也给了冯坤。任命是在一次队内会议上宣布的,让冯坤都感到惊讶不已,“因为当时我们有老女排下来的吴咏梅,她是队长,剩下的都是一波年轻人,(陈导)也没具体说什么理由,开会就宣布我是副队长”。冯坤告诉我,第二天有一个入队宣誓仪式,也安排她领的誓,“当时我还觉得是不是因为我普通话比较好就让我干这事儿,然后顺便给个副队长”。

在国家队,冯坤的外号叫“熊猫”。队友们解释说,这是因为她性子太慢了,训练、集合、吃饭她总是最后一个,“所以我们原来叫她‘熊’,‘猫’是后来加的”。前国家女排主力二传董天姝最初对冯坤的印象也是如此,“她天赋很好,但赛场上缺乏一个优秀球员应有的紧迫感,看上去太‘肉’了”。2001年广州九运会,董天姝作为体育总局调研组组长看了所有排球比赛,最后要给所有国家队队员作一个全面评估。“我记得在‘球场作风’这一项,我们调研组的所有成员都给冯坤打了0分。” 董天姝说,“队伍已经输得不成样子了,她也不急,一点不急于组织进攻,在场上慢条斯理,急得我当时恨不得上去骂她一顿。”

但陈忠和认准了冯坤,要把她在队内的威望树立起来。一年之后,他干脆把队长的袖标也给了冯坤。冯坤是后来才慢慢感受到陈忠和的用意以及他对自己的期待,“他希望能够在自己手上把这波人培养出来,让每个人有自己扮演的角色,让每个人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冯坤认为让她做队长和自己的场上位置也有一定关系,排球场上二传位置至关重要,和篮球的后卫一样是组织核心,要掌控全队的攻防节奏。

陈忠和那一期中国女排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一届,但也因此缺乏经验,整体实力并不算强,尽管她们当时也是平均身高最高的一届,“铁三角”中,冯坤和杨昊都是1.83米,赵蕊蕊则超过1.9米。但在日益高大化的世界排坛,中国女排的身体条件占不到什么优势。要想重回世界之巅,她们仍要走技术型路线,这对团队配合的默契度和娴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球队队长冯坤,要求更是格外高,以至于她始终觉得,自己成长过程一直是“被拎着的”。

“进了国家队以后,其实我的技术水平还没有达到队伍的要求,但一上来就成了副队长,然后被加练、开小灶。”据说在那一届女排中,冯坤是被当众批评、个别训话最多的一个。前两年的集训,每次为期三个月,冯坤和她的替补二传两个人基本没有休息日,一周七天,每天多则四练——早饭之前、上午、下午和晚上,少则三练。除了吃饭、睡觉就是训练。“一天传球几千次都是小意思,而且不是像小时候对着墙传,传球的同时还要全场跑动,很辛苦很累,被练哭是家常便饭。”冯坤还记得,“陈导有一次生气,跟我们说:‘我现在不对你们严一点,不让你们苦一点,你们以后会骂我。’”

陈忠和是福建人,说话带着福建口音,国家队以北方人居多,刚开始不少队员听不太懂他讲话,还闹出不少笑话。但在冯坤眼里,陈忠和其实是个性情中人,他喜欢喝茶,每次找队员谈心时,面前都要摆上一副茶具,一边聊一边喝,训练、比赛、生活当中的种种心结很多时候都是在喝茶的过程中被解开的,这也成了那一期国家队队员们的共同回忆。

成了队长后,冯坤要负责更多的琐碎事务。队友张娜曾说:“在训练基地,每天早上,冯坤要负责叫每个人起床,每次比赛前要看带的球够不够,大家衣服的颜色对不对、短裤护膝带了没有都要一一检查。”2003年去日本打女排世界杯,比赛期间队伍要换四个城市、倒好多次飞机,托运和领取行李大家动手,都由她点数,张娜记得,每次三四十件大大小小的行李,冯坤从来没有点错过。

为每个球而战

采访结束时已是中午,冯坤急匆匆地赶回去和家人一起过生日。如果不是前一天恰好改签了航班,她当时已经身处泰国。2014年,与自己曾经的偶像,有“泰国排球教父”之称的加提蓬结婚后,冯坤开始了在泰中两国来回奔波的生活。

冯坤1978年出生在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从小好动,8岁那年暑假,母亲带她去工人体育馆的田径班报名,因为田径班已报满,就改上了排球班。工人体育馆当时开办了不少业余运动班,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去练习体育,包括郎平在内的不少国手都是从这里走上了排球道路。冯坤当时在排球班的教练正是郎平的启蒙教练王桂兰。等冯坤上到小学五年级,在王桂兰的推荐下,她进了什刹海体校。

什刹海体校是北京市重点体校,建校于1958年,承担着为北京市各级体育专业队输送人才的任务。体校的排球班分大班和小班,年龄相差两岁左右,大班队员输送到职业队后,又会招录一批新的小队员。进入体校,也就意味着半只脚踏入职业体育的大门,但体校的淘汰率很高。冯坤告诉我:“从青年队到北京队再到国家队,我们这批一共有12到14个人,只有一半进了北京队,剩下的人就要重新回去念书。”当时在北京练体育,选择面会广一些,平时她们也有去日本、美国的俱乐部或者学校交流比赛的机会,所以后来有同学从体校出来后选择了去国外留学。现在的队员身体条件比以前更好了,体教结合也做得更好,有的体校会挂靠某个中学,课程开放性更强,也更加灵活。“我们那时候相对更专注一点,一门心思就是往专业队打。现在小孩选择多了,有的可能条件好也不想往专业队发展。”

那时候体校排球主要苦练基本功:传、垫、扣、发、拦。冯坤记得,最痛苦的就是出早操,天特别冷,每人穿一军大衣,起来就开始溜圈,400米一圈,溜10圈,还要对墙传球,一个早操对墙传1000次。1993年,在什刹海体校练了三年后,15岁的冯坤被选入北京女子排球队一队,她直接跳过了青年队,开始了自己的专业排球生涯。

那时候,职业联赛尚未启动,但省队之间的比赛频次并不低,每年还有全国女排大集训,各省市14支球队会统一到南方某个城市进行封闭式训练。大集训制度源自1972年,当时的国家体委排球处组织了第一次全国排球成年队大集训,老一辈优秀的教练员、运动员以基地为家,喊出了“大干100天”的口号,后来经历“五连冠”时代一直传承下来。“各个队在一起相互学习,尤其是在冬天,我们会找相对南方一点的城市进行封闭式训练,让大家能够有一个时间段一起相处,教练员和运动员都没有外界的任何干扰,全力以赴,你追我赶,共同提升,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

1996年全国女排联赛开始后,体育走向市场化,大集训的传统被中断。“以前体育局可以直接命令地方队,市场化以后,大家都是俱乐部制,俱乐部只有老板,老板有的时候也会有商业的考量。”不过虽然成年队集训断了,但是青年队一直没断。2018年,时隔22年后,全国排球大集训再度被恢复。

冯坤笃信女排运动是有规律的。她跟我们说:“女排五连冠之后的确有一段时间的低潮,但成绩不理想并不代表大家不努力。那一代人其实练得也非常苦,一天七八个小时的训练,但所有东西都是有起伏的。女排集体里所有精神、所有内涵的传承,其实一直没有因为成绩而有所改变,不管是低潮时还是高光时。”

从雅典回来后,国家队进入北京奥运周期。冯坤继续在国内女排联赛打球,为四年后的北京蓄力,但伤病开始袭来。2006年,一年的伤痛加上世锦赛的失利,使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第二年,冯坤因为膝伤错过了所有的比赛,在郎平的介绍下,她和赵蕊蕊一起去了美国接受手术治疗。不过2008年,陈忠和还是选择相信冯坤,将队长袖标再次交给了她。

那一年的北京奥运,陈忠和与带美国队的郎平成为舆论焦点,但最后夺冠的是巴西队。中国女排在季军争夺战中复仇古巴,赢得了一枚铜牌,为舆论口中的“黄金一代”画上了一个有缺憾但仍旧精彩的句号。

赛后,陈忠和面对镜头掩面而泣。冯坤接受采访时说道:“这很可能是我们最后的奥运会……对于我而言,能够站到北京奥运会的赛场上就已经是个奇迹了,来到这里的选手都是为金牌而来,但是我只想告诉自己为了每个球而战,金牌对我来说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能够和女排队伍一起坚持到最后,战斗到最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女排的方法论

    女排的方法论

  • 漳州基地:女排腾飞的起点

    漳州基地:女排腾飞的起点

  • 郎平说:“挺难的”

    郎平说:“挺难的”

  • 陈忠和:打造“黄金一代”

    陈忠和:打造“黄金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