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

中国从哪里开始

作者:admin 2018-06-10 我要评论

围绕夏而产生的种种纷争,并不只是对材料、方法、理论的不同认识导致的不同结论,背后,还有一个人的身份、进入考古学的初衷、史观和对安身立命之所在的不同理解...

围绕“夏”而产生的种种纷争,并不只是对材料、方法、理论的不同认识导致的不同结论,背后,还有一个人的身份、进入考古学的初衷、史观和对安身立命之所在的不同理解。

发现二里头

“继续搜集史料。上午9点到北京饭店听陈毅副总理作报告。决定14日启程往河南。”1959年4月11日,徐旭生在日记中记下这天的活动,也终于定下了前往河南的日期。

此番前往河南考察,这位71岁的老人要进行的是一项听起来颇不可思议的任务——找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留下的都城遗址,即“夏墟”。日后就此事所写的报告中,他开宗明义写出缘起:“据古代传说,商代以前有一个夏代。”“但是在考古研究方面,夏代还是一个空白点,这岂是应该有的现象?”盘古开天,若干时间后出现圣人尧、舜、禹接连禅让,直到禹的儿子启直接继承父位,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就此开始,直到为商人所灭。这是中国古史的标准叙述,只不过,谁也没有“见过”史书以外任何夏朝存在的证据。

 

 

今年已经80岁的苏恺之仍然记得1941年自己第一次见到徐旭生时的印象,那时他才4岁。“母亲带着我去昆明找父亲,刚住下,一位老者就来探望,带我们观光,他慈爱地让我躺在山坡上满是黄色松枝的地面上休息。”这是从小在北平长大的苏恺之第一次躺在户外睡着,也是第一次见到蓄着长须的老者,这个奇特的场景深深刻在了他的脑海中。后来,苏恺之慢慢长大,而“徐老伯”总是同样的形象,留着长长的胡须,穿长袍马褂,说起话来常是四个字四个字的,他也始终是父亲苏秉琦最敬重的人。

经晚清、民国、共和国三代的徐旭生,是位传统知识分子,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代考古学者,建国后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与夏鼐、陈梦家等人同为创所之初的数位研究员之一。1959年他去寻找“夏墟”的行动,对这两个身份而言都不寻常——传统中国知识分子皓首穷经,在书斋里度过一生,不会通过野外考察去解决历史问题;现代考古学虽强调田野工作,但重大考古发现多出自偶然,按照古书中的线索制定路线图,有计划地寻找一个“失落”了数千年的王朝并有所获,绝少先例。他能如愿以偿吗?

1959年4月15日,徐旭生由北京抵达郑州,休整一日后即乘火车到洛阳,正式开始考察。洛阳东部的登封、禹州、巩义、偃师,是他和助手调查的重点。每到一处,他们自带铺盖,借宿于当地政府机关、学校空房,白天外出考察,晚间则查阅地方志及史料。“大跃进”的危机已显现,农村粮食困难,红薯面窝头是他们的主要食物。考察期间,地方政府不时邀请徐旭生应酬或观剧、观电影,但他多推辞,或派年轻助手前往,不过为当地学校做了数次关于夏文化的讲座。每天考察结束,徐旭生都会在日记中记下所获。1958、1959、1960年的日记在同一个本上,这三年正是夏墟调查前后最关键的时期。今日查阅,纸张已经泛黄,也有些许浸水,但字迹尚可辨认。这部分日记从未公开出版,幸得保存至今,并由徐旭生之子徐桂伦向本刊提供。

通读这几年的日记,凡在北京期间,徐旭生甚少抒发感想,无论是考古学界或社会中多么惊天动地的大事,都只是寥寥记上一笔:“下午到复兴门外公安学院礼堂听周总理及彭真同志庐山会议报告录音”(1959.9.2),“往参观定陵的地下宫殿”(1959.9.22),不加评论。而在河南考察期间,日记则颇为详尽,对沿途遇到的风物、各色人等多有记叙,因发现文物时而失望时而惊喜的心情也原样照录,偶尔还抒发一二句感慨。这或许说明此次考察徐旭生期盼已久,心情也相对愉悦。

循着古代记载寻找未曾显现的文明,很像探险故事,但徐旭生和助手们实际的调查过程要平淡得多。电影里西方探险家们在中美洲的层层密林中深入,拨云见日间一座数千年未有人迹的玛雅金字塔赫然耸立于眼前的类似场景,绝不可能发生。洛阳一带人口稠密,地形也以平原为主,不会存有他人尚未发现的地面上的古代遗存,更何况中国传统的土木结构建筑在未经修缮的情况下根本无法长期保存。徐旭生5月10日在禹县调查时,也曾前往一座传说是“禹王锁蛟”的石塔参观,不过没有严肃对待,只当作工作以外的休闲调剂而已,“此物不问即知其非甚古,但似有艺术上的价值,所以我们也想看一看”。“夏迹”的显现,不可能容易至此。

徐旭生所做的,更像破案。他要发现的遗迹,深埋在地下。夏人数千年前生活过又遗弃了的城市,如果就在附近的话,会被侵蚀、沉积等自然作用埋入地下,形成包含有当时物质遗存的地层(strata)。地面上可见的蛛丝马迹,提示了这“看不见”的遗迹所在,其中最重要的是因各种原因浮出地表的古代陶器碎片。古人的诸遗物中,服饰等无法保存,青铜器、玉器数量太少,不腐、易得而又能提示年代信息的陶器,是考古学家最倚重的“指南针”。“陶片”,也就成了徐旭生日记中出现最多的关键词。

5月中旬,考察一月有余,徐旭生已颇有所得。通过地面踏查、向当地文物部门和老乡征询陶片等物的出土情况并进行试掘,他们已经圈定了10余个可能与夏人活动有关的遗址地点。返回洛阳途中,他们决定“节外生枝”去调查一处商代遗址。

多种文献中都记载,商代的第一个王都,商汤的“西亳”,就在洛阳以东的偃师。徐旭生自叙:“在此调查前颇疑西亳的说法。但因为它是汉人的旧说,未敢抹杀。又由于乾隆《偃师志》对于地点指得很清楚,所以想此次顺路调查它是否确实。”于是5月15日晚7时左右,他们“顺路”来到了偃师。第二天一早,大家出发“寻古亳遗址”。从高庄出发,日记载:“往西走一二十里,未见古代陶片。过洛河南,渐见陶片。至二里头村饮水。”

就这样,“二里头”第一次被徐旭生记在日记中——一个注定载入中国考古学史的名字出现了。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时间与记忆:过去为什么重要

    时间与记忆:过去为什么重要

  • 世界上战斗力最强的狗,鬼獒青狼獒屈居

    世界上战斗力最强的狗,鬼獒青狼獒屈居

  • 世界上最高的雪人 耗时一个月完成建造

    世界上最高的雪人 耗时一个月完成建造

  • 生命与自由

    生命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