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

老北漂:一切为了孩子

作者:admin 2018-05-27 我要评论

该不该让父母来大城市尽孝 如果不是有一天,58岁的妈妈突然在厨房晕倒,丽萍并不知道,原来妈妈承受了那么大的压力。 自从她三年前生下孩子后,妈妈就从河北老家...

  该不该让父母来大城市“尽孝”
如果不是有一天,58岁的妈妈突然在厨房晕倒,丽萍并不知道,原来妈妈承受了那么大的压力。 
自从她三年前生下孩子后,妈妈就从河北老家来到北京,全身心扑在了孙儿身上:照顾孩子,做饭,以及日常家务,大部分都是妈妈一手包揽。 
 
丽萍妈妈的生活是大多数“老漂族”的日常——这些为了帮助儿女照顾孩子,离乡背井,来到子女工作的大城市的老年人,被形象的称为“老漂族”。 
“老漂族”已经不是个别家庭的特例。据2016年的一项统计显示,中国的老漂人口已接近1800万人次。 
 
 特别是二胎全面开放后,“老漂族”的群体在扩大,漂的时间也更长。 
 
  中国新闻周刊“有意思TV”把镜头对准了这个人群,点开下面这个视频,你会发现,“老漂族”或被自己,或被家人捆上的重负,远远超出我们的想像。 
   
晚来重负 
   
她说,给儿子带孩子,压力要比以前给自己带孩子大得多。万一孩子有什么闪失,她没法和儿子交代。 
   
老人们都对带孩子必须责任心重深有同感,在丽萍家里,类似的事情还牵扯出了三代人的矛盾。 
   
丽萍的妈妈不让孙女玩楼下公园的滑梯,孙女很不服气。丽萍得知这件事后,也怪妈妈太保守,“女儿其实已经玩过滑梯好几次了,但妈妈还是担心她磕着碰着,不让她玩。” 
   
丽萍的妈妈觉得委屈,“孩子出了事,这责任算谁的呢。” 
   
但既然女儿同意孙女玩滑梯,她就照着去做。女儿女婿说什么就是什么,这个家他们做主。 
   
这也是多数“老漂族”来到儿女的城市,要学会的第一件事——“转换角色”。 
   
单阿姨退休前在老家医院工作,孙女生病了她知道怎么照顾。但在北京,她说自己要当作从没有在医院工作的经验,只听孩子妈妈的,不然两代人的看法不同,很容易产生矛盾。 
         
而两代人同住一起后,在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育儿方法多方面存在差异,处理不好,容易造成家庭关系紧张,同样是“老漂族”的压力源之一。 
   
这些家庭矛盾或许可以通过日常增加沟通慢慢化解,但“老漂族”还有一大心病化解不了:怕生病。 
   
64岁、北漂四年的陈阿姨,提起自己上一次在北京生病的经历还觉得“愧疚”。老伴、亲家都从老家赶来了,“管孩子的管孩子,管我的管我,给孩子添了很多乱。” 
   
此外“老漂族”在北京就医,却只能回参保地报销,并且手续复杂,报销比例不高,也让他们“小病”就粗略治治,有时自己“开药”,有时干脆硬抗。 
躲不开孤寂 
   
单阿姨在小区里找到了“组织”,她和其他几位“老北漂”组建了“带娃联盟”,平时一起买菜,一起带孩子,一起唠家常。 
   
这是他们纾解压力的方式。 
   
“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和姐妹们说说,也就缓解了。”单阿姨说。 
       
但不是所有的“老北漂”都像这个联盟里的人这么幸运。不少老人们脱离了原有熟悉的朋友圈,短时间内又难以建立新的社会关系网;还有些“老漂族”因为照顾孩子和老伴过起了两地分居的生活,独自忍受着漂泊在陌生城市的孤独。 
   
这种孤独感随着年纪的增长,愈加强烈。 
   
老人都讲究落叶归根,越老就越想自己的老家。71岁的王阿姨告诉我们,她北漂11年,做梦梦见的全都是老家的人。 
 
谁也不想在一生的黄昏中漂浮不定,但对一些家庭来说,让老人从四面八方来到子女所在的都市,是生活无奈、被迫的选择。 
   
“老漂族”可以说是中国城镇化进程、时代发展的产物。 
   
老人们对着我们的镜头感慨:只要能每天看到孩子、孙子,尽力帮孩子分担一点,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这些话是他们解释给自己听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时间与记忆:过去为什么重要

    时间与记忆:过去为什么重要

  • 世界上战斗力最强的狗,鬼獒青狼獒屈居

    世界上战斗力最强的狗,鬼獒青狼獒屈居

  • 世界上最高的雪人 耗时一个月完成建造

    世界上最高的雪人 耗时一个月完成建造

  • 生命与自由

    生命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