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

究竟那个罗胖会让你“得到”什么?

作者:admin 2017-05-30 我要评论

前几天听了得到APP的知识发布会,所谓“知识发布会”是他们的首创,其实就是得到APP知识产品的说明会,他们请到了各个领域的顶尖知识产品生产者开辟年度专栏,比...

罗胖jpg.jpg

 

知识罐头,好吃吗?

前几天听了得到APP的知识发布会,所谓“知识发布会”是他们的首创,其实就是得到APP知识产品的说明会,他们请到了各个领域的顶尖知识产品生产者开辟年度专栏,比如主讲商界知识的李翔,讲创业经验的徐小平,北大经济学的薛兆丰,讲科学大脑知识育儿经的Dr.魏……在发布会上,罗胖提出的口号是“向终身学习者致敬”,立了个如此高大上的flag,仿佛要为一个群体代言。

何谓“终身学习者”?罗胖的观点是,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我们这代人有很大概率能活到100多岁。这意味着60多岁退休,我们还有40年的时间,这40年怎么过?唯一的答案就是——终身学习。他说“想要好好活着,你就要不休不眠,保持清醒。你要始终保持在不断升级的状态,不然就会被淘汰。”

学习是没错,我也赞同终身学习。但“如何终身学习”,这才是个真问题呢。

罗胖的解决方案是把最好的知识细分领域的头部资源都占领,然后迅速挖掘出他们身上最精华的资源,以精品的产品化方式推向大众,让你迅速得到一本书、一个人身上最好的东西,让你利用碎片化知识最有效率地得到一些新知。

听完得到几个产品,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是“刷认知”——真的很爽,迅速“得到”了新的认知,打开了一扇窗户,像知识冲浪。得到里几乎每条音频最后都会说,“这个音频我们希望你得到的是以下几点”,它总是在强调,你得到了几个概念,几个观点,几个方法做到这件事。

但是,是谁那么需要强调“得到”?应该是一群匮乏感深重的知识焦虑者。

罗胖也说了,他的受众就是那批中小企业创业者,特别是互联网创业者,以男性为主。这群人的未知感、信息焦虑是最严重的。一方面,他们需要的是“导师”去跟随,最好是徐小平和北大教授这样的成功人士,知识权力者;另一方面,他们很忙,没时间看书,但是又迫切需要跟上更新知识,所以需要被消化过、即食碎片化知识,随时得到掌控感,用已知占领未知,克服焦虑。在这样的知识消费中,私享高级——内参,以及有自我形象包装的材料——谈资,以及对华尔街高管、硅谷人才、金融顶尖教授的分析,这样的信息是消费的目标。

在“得到”的消费感觉中,他们与一手知识建立了连接,虽然未必是知识本身,且消费的本质是焦虑的心态。

真正的学习是什么

真正的学习,是知识本身与生命经验的整合,并不是认知上的更新这么简单。虽然知识工作者为了帮你理解,会在知识罐头中加一些概念和观点中的案例,但是这些案例终究不是你的体验。你认为对啊,理解了,可是呢?多数情况是没有可是。

刷认知的弊端,就是结论化,结论化就是简单化,具体情况有很多,某些经验总结真的是以偏概全,某个角度确实是对的,但是另一个情境里也真的很不对,或者你真的还是不知道如何做。

本质上,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得到了对现实的一种解释,好像从这种解释中获得了“真理”的感受,它会有百科全书式的逻辑结构,但是然后呢,我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貌似知道了这是怎么回事,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办。就像你看了KY(即“know yourself”,某心理学公号)那么多文章,然后,知道了一大堆心理学名词,然后你还是不会过自己的生活。

别误会,我喜欢这个公号,我的意思是这种心理科普知识,未必是入得了心的一种分享,未必是帮助你成长的,说不定名词解释,还有很多知识障碍,这个公号粉丝真多,它确实满足了我们的心理焦虑,对各种心理烦恼“渴求解释”的需要。

真正的学习中,练习、体验、感触、举一反三……这些才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过程,且是最重要的过程。刷认知只是学习的第一步,后面的过程不可忽略,它们决定了其实根本不可能快速掌握一个知识。

想要快速传播知识,其实最终就是一个结果,平面化、浅层次的信息导致同质化,也带来思考的同质化,所以你才看到大家虽然好像都很有观点,但是却好像又都很迷茫。

但话又说回来,我仍然觉得罗胖这个工作有划时代的意义。

知识碎片化的出现,是因为现代教育里学科之间,有了很深的知识壁垒,分工又那么细。在你做博士论文的时候,导师会一直跟你说,选题小一点,在细尖领域,容易出成果。碎片化知识消费是“好事”,就在于它能够快速打破知识的壁垒,好像拥有了很多知识一样,满足了我们内在对世界掌控感的需要。

我对这个问题还是乐观的。现在大家有一个普遍印象,就是90后的小朋友在信息的宽度掌握方面比上几代厉害多了,他们能够迅速找到大量信息,而且能够给出多种多元观点。

年轻人在碎片化信息的时代,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消化能力、学习能力很强,但是自身经验未到,其真正有高度和深度的整合能力不到,所以虽然有很多知识,但是很难建立起自己整合的视野。

但是可以期待的是,10年、20年后,互联网生活起来的年轻人,他们可以在这些碎片化知识的基础上,一片片拼凑自己的世界观,他们可以看透很多东西,可以获得很多不同阶层的生活方式。等到看透了,有真正自我视角、真正自我生命力的视角和观点就会出现了。

而如果我们甚至都没有打破过知识的壁垒,没有为知识信息的传播狂欢过,再去预设某种生活就是无源之水。

生命将要把更大的视野纳入到自己的探索中,才可能获得真正的认知升级;而也只有当人从一个更大的世界里获得了新的动力,我们才能继续上路往更远的地方探索,走上终身自我成长的路。

条条大路通罗马

如上所说,终身学习,知识是燃料,最重要的是自我的结构能不能纳入这些知识,如何整合知识,有没有出现一种迫切的整合的需要,让你有动力去找到自己生命的视角。

在自我方面,完全值得探索下去,因为所有路径都是对的。不要焦虑。

我的朋友是一个旅行者,她的生活是全世界各地跑着去制作旅行计划,设计路线,见识了不同的人和风景;而我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见证的更多是人内心的风景,但很奇怪,我们俩聊的事经常出奇地一致。

有个比喻说,如果你要登顶喜马拉雅,一个人走南坡,一个人走北坡,问他们谁眼中的风景更好?

答案是一样的。任何到了山顶的人,看到的风景都一样,都是这座山的全貌。虽然走在半坡的时候,路上的所见不一样,但是最后都一样,殊途同归。

我觉得有时候罗胖他们在制造一种焦虑感,这当然对他们的销售有好处。那些创业主的知识渴求,很多也是自身心理的迷茫,只不过罗胖只是把它们都解释成了信息焦虑。

然而,焦虑是向上路径中必经之路,没有痛苦,没有死亡,你根本没有思考的机会,得不到修行。

所以,人人都会有一个跌跌撞撞的过程,不痛苦迷茫到一定时候,转变的契机不会出现,真经也取不到。你遵循一个怎样的成长模式,是从你的起点开始的,它决定了你走南坡北坡。这就是一条孤独的路,但是好在山顶是一样的,我们只要向上就可以了。

焦虑会有,知识焦虑远不是全部,只是最表面的;它的解决呼唤更大的包容能力,即对未知、无常的耐受,所以,还是不要过分依赖知识罐头哦。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时间与记忆:过去为什么重要

    时间与记忆:过去为什么重要

  • 世界上战斗力最强的狗,鬼獒青狼獒屈居

    世界上战斗力最强的狗,鬼獒青狼獒屈居

  • 世界上最高的雪人 耗时一个月完成建造

    世界上最高的雪人 耗时一个月完成建造

  • 生命与自由

    生命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