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

当代年轻人,听最野的唢呐、蹦最猛的迪

作者:admin 2020-05-08 我要评论

别不信,如今最潮的乐器,是唢呐。/b站视频截图 唢呐电音,2020最野性的音乐,太上头了! 文 | 颖宝 原文首发于《新周刊》APP 最近,音乐圈有两把声音特别流氓,...

别不信,如今最潮的乐器,是唢呐。/b站视频截图
 
唢呐电音,2020最野性的音乐,太上头了!
 
文 | 颖宝
 
原文首发于《新周刊》APP
 
最近,音乐圈有两把声音特别“流氓”,一把属于《惊雷》,一把属于唢呐。
 
网友们的大脑片区,先被《惊雷》动次打次的鼓点声,震得天塌地陷;后被那划破天空、冲击天灵盖的一声唢呐,强势侵占。
 
同样有洗脑效果,网友却对唢呐吹奏竖起大拇指,直呼“唢呐一出,百曲朝拜”,并称它为“流氓乐器”。
 
这件看似土气、听似无音律美的乐器,为何让人直呼上头?
 
这个问题,只有走在潮流尖端的年轻人能回答。
 
最靓的崽,
 
要听最野的唢呐
 
4月10-13日,在DouLand线上电音节,民乐博主“唢了个呐-川子”用唢呐吹奏蹦迪神曲《The Spectre》。
 
唢呐声在DJ乐、鼓点声包围中,毫不违和,且存在感极强,一度将现场氛围带上放飞自我的道路。
 
 
唢呐声一旦响起,没听过电音的人也会忍不住起身蹦一场“野迪”。/抖音视频截图
 
舞台上的“滴-哩-嗒-啦”声霸道地吹,评论区的网友彩虹屁一堆——
 
“以后迪厅没有唢呐,我都不去了!”
 
“听着听着就把牛踢走了,自己犁了3亩田。”
 
“仿佛被一道闪电穿透身体,声音直击灵魂深处。”
 
唢呐吹奏电音曲目带来的震撼力,将微博话题#当唢呐遇上电音#推上热搜,5029万次阅读、2.7万条讨论,仿佛在告诉大家:
 
“我,唢呐,老火了!”
 
这不是唢呐第一次以泛娱乐化的姿态,出现在大众视野中。
 
2008年,李克勤在演唱会上,邀请到被称为“中国第一吹”“民乐界爱迪生”的管乐演奏家郭雅志,共同演绎《旧欢如梦》。
 
这首唱尽爱情与悔恨的歌,配合唢呐悲凉婉转的声调,让人想起刻骨铭心的往事、人生悲欢离合如走马灯般从眼前滚过。
 
 
也有人说,这首悲伤的歌曲加入唢呐音后,竟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
 
2016年,b站上出现了一段唢呐版《数码宝贝》主题曲《Butter-Fly》视频。
 
视频中的小哥分饰两人,一人用唢呐吹主调、一人和音。网友们对唢呐的固有印象被瞬间击碎、震惊得合不拢嘴,“两段原本割裂的童年回忆,竟打破次元壁了”“也教教我吹唢呐吧”。
 
随后,这位自称“阿圣”的唢呐小哥又发布了拉丁歌曲《Despacito》、日剧《非自然死亡》主题曲、蔡徐坤歌曲《只因你太美》等唢呐翻奏的视频。单个视频最高播放量达239万次。
 
 
 
唢呐能吹出二次元、流行音乐就算了,最可怕的是……
 
连rap也能吹出来,而且音调与真人无异!
 
唢呐:“我啥大风大浪没见过。”/b站视频截图
 
2017年,歌手谭晶将唢呐带上综艺《歌手》的舞台,演绎了一首《九儿》。
 
当高亢的唢呐,遇上清透的歌唱声,传统民族乐器终于打破约定俗成的表达形式。
 
 
一首《九儿》令老一辈的人百感交集:“唢呐没有被遗忘,而且还登上了这么大的舞台。”/综艺《歌手》截图
 
有观众如此形容:“过去只觉得唢呐吵闹,如今才发觉它能穿透人心。”
 
爵士、摇滚、放克……看着屏幕里各类音乐都被贴上“唢呐版”标签,网友忽然惊觉:
 
万物皆可唢呐,竟是真的。
 
开始有年轻人从好奇围观,转为尝试吹奏,抱着或玩闹,或跟风,或为发扬文化的心态,赋予唢呐更多呈现形式。
 
在视频平台搜索“唢呐”,你会发现,无论是古色古香的《囍》、青春洋溢的《青鸟》,还是冒着粉红泡泡的《恋爱循环》,都逃不过“日渐唢呐化”的宿命。
 
 
 
还有唢呐版《安和桥》《Astronomia》《那女孩对我说》《数码暴龙》主题曲……
 
你能想象,心上人吹着唢呐向你表白吗?/抖音、b站视频截图
 
唢呐除了吹,还能“开口说话”。唢呐拟声,指借助吹奏技巧,模拟人类讲话的声音,最具代表性的表演,要数乐手曾千芸吹奏的《锔大缸》——全程用唢呐吹出了一段关于大婶和补锅师傅的“对手戏”。
 
 
曾千芸以不同力道将“铁碗”按压在唢呐的喇叭口上,模拟出不同的音调。/《锔大缸》视频截图
 
a站上的《窝窝头》唢呐拟声视频,虽是恶搞,但模仿出了洗脑效果的精髓。
 
也有人随着唢呐,意外地火了。《武林外传》里的捕头燕小六,因为一个吹唢呐的名场面,再次成为网红。
 
 
就是这一段,是不是非常熟悉!
 
唢呐,这个在公元3世纪传入中国的乐器,在21世纪迎来关注度的高光时刻。
 
听唢呐,
 
图的就是快乐和酷
 
电影《闪光少女》中有一段中西乐器battle的片段。
 
钢琴、小提琴、二胡、古筝……所有常见乐器轮番上阵。上半场,西洋乐派用快节奏的《野蜂飞舞》艳压中乐派;谁知下半场一声唢呐响彻云霄,不但掩盖了西洋乐的声音,更突然转调、改吹《百鸟朝凤》。
 
 
最怕~唢呐突然出现(啊!唱出来了)/《闪光少女》剧照
 
这一波操作,将西洋乐派打得措手不及。
 
这个名场面,被网友总结为:唢呐一吹,啥都结束。
 
嗓门大,却较难有复杂的旋律、音色不适合与大多数乐器合奏,这就是唢呐的特点。
 
可见,唢呐最适合独奏情绪高亢的音乐。就像李连杰版电影《黄飞鸿》配乐《傲气傲笑万重浪》,除了唢呐,我真想不出什么乐器能表达其中的英雄气概。
 
年轻人沉迷唢呐,因为它恰好匹配当下潮流偏好——闹腾与律动感。
 
这跟我们爱蹦迪是一个道理。现场放什么音乐,大概少人有人在乎,能活跃气氛、让人情不自禁地舞动起来的音乐,就是好音乐。
 
同时,唢呐自带历史厚重感、总被调侃为“红白事专业户”,与当下主流文化产生反差感——
 
反差意味着个性。
 
 
 
提到唢呐,许多人仍第一时间想到这样的画面。/《百鸟朝凤》剧照
 
正如唢呐吹奏视频下的评论,出现最多的是——
 
“为表尊重,我躺下了。”
 
“听着听着,我把被子盖过了头。”
 
“唢呐,是唯一从你满月吹到头七的乐器。”
 
还有人为唢呐写了一首rap——
 
“百般乐器
 
唢呐为王
 
不是升天
 
就是拜堂
 
……
 
鞭炮响
 
唢呐吹
 
前面抬
 
后面追”
 
 
唢呐,估计是音乐圈地位最特别的乐器了。/网易云音乐评论区截图
 
相比研究唢呐的艺术性和技巧性,年轻人似乎更爱用它造梗、改编出朗朗上口的段子。
 
可见,我们只是觉得“听唢呐”这个行为很好玩,并试图通过告知身边人:
 
我在干一件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事情。
 
唢呐火了,本质上是年轻人对主流审美的反抗。
 
就像在青春叛逆期,妈妈叫我们吃早餐,偏不吃;叫我们少看漫画,偏要看;叫我们别早恋,噢,妈妈你提醒了我,还有早恋这回事!
 
主流,意味着大多数人正在追随。“反抗”它,意味着我们能暂时与众不同。
 
一曲唢呐吹奏,时长1-3分钟不等。在这段时间里,我们是不用顾及外界眼光、只为追求内心快乐的,真正的自己。
 
 
除了唢呐,才华横溢的年轻人还利用二胡、笛子合奏出《The Spectre》,“将传统乐器的形象大翻转”。/抖音截图
 
泛娱乐化,
 
对传统文化或许是件好事
 
成为年轻人追求个性、反抗主流审美的工具,是唢呐的悲哀吗?我认为不是。
 
乐器为演奏音乐而生,没有听众,它什么都不是。
 
随着以阳春白雪为特点的传统曲目与主流文化脱节,传统乐器逐渐被边缘化,进而形成小圈子文化。
 
小众圈层,固然能避免传统文化初心湮灭,但没见过哪种文化,圈地自萌也能发展的。
 
就像说书、戏曲、书法等传统技艺,都依靠在皇宫宴会、民间茶馆等大众化舞台表演,才得以流传开来。
 
 
京剧很美,但若没人关注,再美也白搭。/图虫创意
 
泛娱乐,就是当下最具包容性的舞台。
 
年轻人在网上疯狂吹捧唢呐,无论是真爱听,还是跟风凑热闹,都为唢呐带来了流量,将它推入主流正轨、延续生命。
 
 
当传统乐器遇上现代舞,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其实,与主流文化结合,并非唢呐的“独门秘诀”。
 
过去提起“故宫”,我们想到紫禁城、四方天地和皇家权斗;近几年再提“故宫”,我们想到文创、综艺和口红。
 
显然我们更愿意了解后者,因为它们更有趣、更有记忆点。
 
随着文创系列、彩妆系列、真人秀《上新了·故宫》、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APP“故宫陶瓷馆”等轮番上线,“故宫”俨然成为热门IP,那古老严肃的四方天地变成了受年轻人欢迎的“网红地”。
 
 
真人秀《上新了·故宫》通过明星视角,让观众领略到传统技艺、器皿的美。/《上新了·故宫》剧照
 
2016年,陕西省板腔体戏曲“华阴老腔”出现在央视春晚上,混搭着摇滚乐,与歌手谭维维“吼”出一首《华阴老腔一声喊》。
 
那声洪亮的“伙计,哎!抄家伙”,犹如平地一声惊雷。在众多春晚点评中,有一条是:那一嗓子,让电视机前玩手机的年轻人都抬起了头。
 
 
华阴老腔的表演“很吵”,但效果很震撼。
 
爆红前,华阴老腔有很长一段时间,深陷质疑和山寨化危机。
 
有人认为,这种表演形式过于“原始”,不能讨好年轻观众;更有小剧团为牟利,请来一群演员扛着板凳、穿着相似度高达90%的服装,以“猎奇文化”为噱头,在各种商演之间打转、招摇拐骗。
 
危机的根源,是没有人真正了解华阴老腔,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
 
春晚,让全国观众看到了它。
 
华阴老腔的现况,正如他们所唱那般:“咱盼了一辈又一辈,盼得那巨龙把身翻。”/图虫创意
 
故宫和华阴老腔,都以泛娱乐化的形式,让背后的传统文化获得重视、回归良性发展的正轨。
 
据返利网发布的数据,2019年1-8月民族乐器销售额同比增长49.5%。
 
其中,唢呐销售额同比增长103.25%、订单量同比增长54.2%;
 
马头琴、楷书字帖、苏绣等传统文化承载物,都因在网络、电视节目上“露脸多了”,分别取得销售额同比增长1813.31%、订单量同比增长17.17%和90后顾客同比增长54.05%的成绩。
 
这些,都是传统文化在当下茁壮成长的证明。
 
 
刺绣在年轻人群体中,也是越来越火了。/图虫创意
 
对唢呐吹奏一堆猛夸的我们,或许只因视觉听觉感到刺激。
 
但至少在观看唢呐短视频的当下,我们的嘴角是上扬的——它带来了快乐和爽感。
 
如果唢呐,以及千万种传统文化有思想,相信也会感到快乐——
 
“啊!有几亿人正在看我表演!”
 
这是新派与传统双方共同的选择。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时间与记忆:过去为什么重要

    时间与记忆:过去为什么重要

  • 世界上战斗力最强的狗,鬼獒青狼獒屈居

    世界上战斗力最强的狗,鬼獒青狼獒屈居

  • 世界上最高的雪人 耗时一个月完成建造

    世界上最高的雪人 耗时一个月完成建造

  • 生命与自由

    生命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