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惠若琪:退役后的“元气少女”

作者:admin 2020-02-11 我要评论

惠若琪是中国女排的第15任队长,在里约奥运会的半决赛和决赛期间分别打出过制胜一球。2018年选择提前退役的她,曾跨界做过多种尝试,直到近日她正式宣布将加入国...

惠若琪是中国女排的第15任队长,在里约奥运会的半决赛和决赛期间分别打出过制胜一球。2018年选择提前退役的她,曾跨界做过多种尝试,直到近日她正式宣布将加入国际排联,以一种全新的身份重新理解排球。

2017年10月19日,惠若琪前往青海循化岗察塔哇小学进行支教(中国体育图片供图)

 

“后运动员”时期

1月4日晚上7点整,惠若琪准时出现在酒店大堂外,分秒不差。旋转玻璃门慢慢推开,她就这么若无其事地一个人走了进来。脸上的妆感极淡,梳着一个简单的盘球,恰好及肩的黑发,自然妥帖,没有任何烫染的痕迹。若不是因为那一米九一的身高,惠若琪实在是简单到不会引起太多人的注目。摄影师拍摄前刻意询问道:“要不要??弄一下头发?”她几乎没思考,散漫地回了句:“不用了吧!”

没有客套、没有寒暄,为了节省时间迅速进入采访状态,惠若琪外套脱了一半,松垮地卡在肩膀附近,直接就开始回答问题。我想她也许太习惯于这样的对谈方式了吧,她在退役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接受了数不清的采访,尝试跨界参加时尚秀、《快乐大本营》等综艺节目,还出资成立“惠基金”、创立“元气排球”。

我在接触她的工作人员时也了解到,惠若琪刚在2019年12月31日的央视跨年盛典上和李宇春同台演唱过。而在我的采访结束后,半小时内,她将开始抖音某个百万红包直播之夜的活动,之后的两天里,抖音和微博的开屏广告都将是她——一个单手持球的微笑的惠若琪。

而这,和惠若琪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不无关系。惠若琪的后援会具有精密的组织结构。据说,自2016年联赛开始,她的粉丝团开创了排球应援的先河,她们身着统一的应援服,头戴应援帽,执手幅和加油棒,出现在她还在役的联赛和全运会的每一场比赛中,努力把每一个客场变成江苏队的主场,或者说,是惠若琪的主场。惠若琪对后援会的组织一开始是完全不知情的,“本来场上就站6个人,场边可能就单薄地喊两声,突然有一次场边好多人穿着统一的服装在加油,气场一下子不一样了”。

2018年2月3日,惠若琪宣布退役之时,她的后援会在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定制了10万张专属登机牌,自2月3日起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开始投放,从这个机场出发的东航国内航班的10万名乘客,将手持带有惠若琪字样的登机牌去往世界各地。

2012年7月30日,惠若琪和队友在伦敦奥运会上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猜测惠若琪有可能进军娱乐圈,在我当面求证时,她轻松地开起玩笑:“你见过一米九的人去娱乐圈吗?难道去演大树呀?”

现在,惠若琪终于用加入国际排联(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Volleyball)的正式宣告打消了大家的猜测。退役后,她一直与国际排联有着密切的交流。在受邀访问国际排联的洛桑总部后,惠若琪从中国地区的相关工作开始着手,以一种全新的身份去理解排球。“过去,我只是一个打球的运动员,现在近距离接触国际排球组织之后,反而常常会有‘原来排球是这样的’体会??比如,以往的我认为女排应该是最受欢迎的排球类别,但其实国际上的男排和沙排(沙滩排球)更受关注。通过多方位了解排球的每次变革是怎么产生的,我才能换一个视角,更深入地了解排球到底是怎么吸引人的,以及如何才能让它更吸引人”。

除此之外,惠若琪还曾在2018女排世锦赛中担任解说,见证了昔日队友们三战全胜、拿到直通东京奥运会的门票。惠若琪说,做解说的时候,依然觉得自己就在那支队伍中,她知道队友的表情意味着什么,知道郎导喊暂停后会说什么,但做解说的身份需要一个相对中立的态度,“我需要过滤掉作为运动员视角获取的大量信息,再将整个比赛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去讲明白,并且还需要让大家感觉到中国队是有希望的”。解说身份的艰难,郎平也曾在受访中提到,“解说的时候实在过于纠结,当球员出现失误时自己甚至会用手敲脑袋来发泄痛苦”。2012年那场刻骨铭心的溃败——中国女排在伦敦奥运会四分之一决赛上负于日本女排,曾让坐在解说台上的郎平掩面而泣。也正是伦敦的这场失利后,次年郎平回归,开始执教低谷期的中国女排,而22岁的惠若琪在她手下成为中国女排历史上第15任队长,是继张蓉芳、郎平、许新、李国君、孙玥后,又一位担任队长的主攻。而这个队长的身份,几经起伏,伴随着惠若琪的职业生涯。

里约奥运,苦尽甘来。中国女排经历了小组赛的黯淡、八进四的惊险、半决赛的苦战,最后在决赛成功夺冠,这一次,惠若琪不再是那个因为身体原因做手术,而在2015年女排世界杯前夕缺席比赛,最终躺在医院病床上看着队友登上冠军领奖台的人,她终于在里约的赛场上放声痛哭,释放过去这一年来的情绪。

没有“不可能”

“我们是从这里出发的,今天我们又回到了这里。”即将在大年初一上映的电影《中国女排》的预告片里,女排姑娘们重新回到她们的第一个训练馆——漳州排球训练基地。“当时一进拍摄现场,就觉得鸡皮疙瘩都起来了。现场的地板就是漳州训练馆的地板,地板边缘都是翘起来的,剧组为了高度还原,把老训练基地的地板一块块撬动,运到北京,再一块块拼接。”惠若琪退役后阔别球场近一年半载,因为这场电影,重新和女排队友们相聚。

惠若琪1991年出生于大连一个殷实的家庭,父亲惠飞在大学期间也是排球队队长。接触排球的初期,父母也只是抱着让她锻炼身体的态度,她倒是一下就着了魔。从小个子高的惠若琪,常被别人问是不是留级生,一进排球队发现每个人都高,一下就轻松了。她告诉我:“父母对我管教严,上完课就去打球,打到晚上7点多,在车上吃点饭就要上英语家教了,然后回家洗澡写作业半夜才睡觉,那时候就觉得打排球是我的娱乐,是一件轻松自由的事情。”但很快,她在排球上倾注的时间也让她获得了回报——15岁被正式招进江苏省省队,16岁就被选拔进入国家队训练。

与国手们一起训练,惠若琪立马意识到了自己身体素质的不足,别人不费吹灰之力能做到的事,她必须要付出200%的努力。在赛场上,有球迷发现惠若琪出汗格外多,其他队员最多换两套衣服,她需要换六套。“我的先天条件不是那么好,从肌肉类型来看,很多人弹跳和耐力天生就好,我是弹跳和耐力都不好,从小练的时候就不协调,跑步也总是倒数第一。所以我不能松懈,必须全力以赴。”

那些集体生活的日子,那些对着墙训练传球练到手速模糊,举重的练习又常常练到双腿颤抖的日子渐渐过去,惠若琪终于在2011年成为国家队主力,并在主教练俞觉敏的执教下,与队友一起拿到亚锦赛冠军和世界杯季军。在这期间,中国队接发球的战术是“主攻+接应+自由人”,惠若琪成为接一传的主攻,也就是比赛中连续接六轮一传的主攻。惠若琪在当时球队的位置不可或缺,国内国际比赛必须连轴转,洪刚曾经在一次比赛的解说中提到,惠若琪一年参加的比赛几十场,每场比赛起跳几百次。

在这样的比赛强度下,伤病悄悄找上了惠若琪。

虽说运动员的伤病见怪不怪,同为江苏女排的队友陈展提到,很多运动员每一天起床,都是需要用意志力去开始的一天。但惠若琪的伤病,却是一个无法靠意志力去“忍”、去坚持的病——室上性心动过速。她犯病时和心脏连续性早搏的状态类似,是一种血泵不上来要晕过去的感觉。临近女排2015世界杯比赛前夕,惠若琪却不得不做手术。送走队友,她进了手术室。手术用到的射频消融术,要从大腿根部的股动脉处插一根导管,一直进入心腔,并用导管内的电极放出电热能,烧掉那些“短路”的心肌。但这个手术做完也没法保证不复发。

手术结束后,惠若琪在医院病房的电视机前守着看自己错过的女排世界杯,看着看着,边上的监护器就发出警报,“滴滴滴滴”——她太紧张了,机器监测到心跳频率过高。看着队友们拿着自己的队服站上冠军的领奖台,回想起当初躺在医院时看到这一幕的心情,惠若琪说:“这是我们这几年一直向往和努力的目标,而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看到我们的梦想实现了,很为队伍开心。但是反观到自己身上,还是会有些遗憾。”

人在脆弱的时候容易胡思乱想,惠若琪说当时的自己开始怀疑人生价值,“是不是我命里就是没有得冠军的可能?我是不是该退役了?”。回到现实中,队长惠若琪成了女排队里唯一一个没有得过冠军的人。世界杯回来后,一次全员列队,体育总局挨个报名字发奖章,所有人都去领了,只有惠若琪站在原地,她没有领的资格,“我就听着、看着,大家当时明明站得很近,但我一下子就觉得好远”。

而这,只是她心理调适的开始。

惠若琪依然是中国女排的队长,她努力追赶大家的训练进度,但赛场边的球迷都能看出,她的扣杀没有以前狠,跳得也没有以前高了。惠若琪自己更是清楚,“以前我训练很拼命,但做完手术后,心理上非常想发挥到100%,但是又忍不住恐惧,怕自己复发,实际就只能练到60%、80%的量”。惠若琪开始失眠,躺在床上数自己心跳,她需要确保心脏是好的,但实际上她也不知道一分钟多少次才是好的标准。在这漫长的寻回、心理调试、承受压力、追赶进度的过程中,惠若琪的状态在慢慢变好,球迷也看到了那个熟悉的惠队长的回归。然而,第二次手术却在距离里约奥运会还剩5个多月的时候再次到来。

这一次的打击实在太大,她无法接受已经错过了世界杯的自己,在如此艰苦训练、追赶进度之后,很可能因为手术要再次错过奥运会。她纠结是否该再做一次手术,她害怕手术的再次失败,她甚至动了放弃继续打排球的念头。她去找郎导。“郎导在这种紧要关头,很清楚奥运会对一个运动员来说意味着什么。如果这次我放弃了,我可能永远也不会参加了。她了解我的身体,了解比赛的价值。其实,在体育的范畴里面,确实没有东西是绝对不可能的。”惠若琪补充,“举个例子,训练当中有队员受伤了,一般大家都说伤筋动骨一百天,但运动员可能会通过各种方法忍住,在家里躺几天就下地走。”

再三权衡之下,惠若琪再次走入了手术室。在当时,很多球迷都以为惠若琪的职业生涯将要画上句号,但惠若琪术后又一次出现在了训练场上。在奥运会名单公布之前,一直都是14个人一起训练,没人知道最终哪12个人会去里约。“那个时候教练队每周需要不断地开会来确认名单。我想的是,如果被选中,说明教练相信我;如果没选中,说明我的状态确实没有达到奥运会的标准,也不能拖队友后腿。”惠若琪提到父母的状态,“那段时间他们也是每天提心吊胆,过去看比赛是来热火朝天地加油,后来看比赛就特别揪心,就担心我有异样,万一倒地不起了??他俩的心早已不在看比赛了。”

最终,里约奥运会女排大名单中赫然写着惠若琪的名字。“带惠若琪去里约就是个定时炸弹”的说法一时之间甚嚣尘上,尤其在奥运会前的最后一次重要热身赛上,惠若琪表现不佳,无人知晓当时的教练组承受了多大的压力。

2016年8月21日中午,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对阵塞尔维亚的决赛打入第四局,中国女排以24比23拿到赛点,张常宁发球,惠若琪在网前高高跃起,排球重重地砸在塞尔维亚女排的半场。她的这一记探头球得分,直接将中国女排送上了冠军的领奖台,这也是中国女排时隔12年以来,在“雅典奇迹”之后,再次站到了世界之巅。在所有女排姑娘都在欢呼雀跃之时,只有惠若琪抱着徐云丽大哭。她心里最清楚,为了获得这一次的荣耀,她经受了什么。

就像郎平在赛后采访中提到的那样,“奇迹是人创造的,在里约大冒险中,我们每个人都在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创造着属于我们的奇迹”。

女排新势力

里约奥运会夺冠后,惠若琪感觉到压力突然从身上抽离了。她紧接着在2017年回归江苏队,带领江苏女排先后拿下队史上的首个联赛冠军,以及首个全运会女排冠军。

陈展是惠若琪在省队的队友,她告诉我:“我们当时并不清楚小惠心脏的严重程度,教练也怕对我们产生压力,不会详细描述。尤其当时媒体很看好江苏队,队员们承受的压力已经不小了。”教练为了惠若琪能发挥出最佳状态,有的比赛都没有让她首发出场,,用陈展的话说,“最宝贵的要最后用”。对阵山东队时到2∶2的赛点,陈展意识到惠若琪已经体力透支。“我们一般打完一个好球,会一边喊叫一边跑,我就发现她已经不敢多说话,在节约自己体能。到第五局的时候,我开始有点担心,就冲着她拼命喊,小惠坚持!”

事实上,全运会比奥运会的赛程还要满。“奥运会是打一天歇一天,全运会是每天都打,所以对我的体能要求特别高。”惠若琪说。直到赛后大家才知道,赛场外早已叫好了救护车,以防万一有突发情况。

回想起全运会的几场比赛,惠若琪突然意识到,自己又能够重新享受排球这项运动了。对她来说,小的时候,打球就是一个纯粹的乐趣;进入省队国家队之后,她的责任远大于打球的乐趣。年纪渐长,身上背负的越来越多,要为自己负责、为球队负责,负责的内容甚至上升到了国家责任的层面。拿了奥运冠军之后,“突然意识到对自己有交代了,而那些原本被责任淹没的乐趣又出现了”。

我忍不住问:“听上去,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体会不到打球的快乐,这能不能理解成某种迷失?一种没有任何退路的迷失?”

惠若琪立马回道:“有时候,人的成功就是因为没有退路。一旦有退路,你就永远逼不出来自己最大的潜能。”

卸下奥运会的重任后,惠若琪学会了用全局的视角打球,她坦言,过去年纪小的时候只会一味去拼,没有节奏。一转眼,惠若琪也成为经历两届奥运会的老队员——在2018年上半年公布的中国女排新一届运动员大名单中,23岁的朱婷被任命为新一届的女排国家队队长。事实上在那之前,惠若琪在赛场上的角色已经发生了改变,从既要接好一传,还要全力得分的主攻手,过渡至专注接好一传、侧重防守串联的攻防枢纽,她的角色更像是一个“润滑剂”了。

随着大批新生势力的涌现,“朱袁张组合”(朱婷、袁心玥和张常宁)也开始圈粉无数。在2019年结束的女排世界杯上,中国女排取得11连胜,成功卫冕,夺得队史上世界杯的第五次冠军。而这也是自2014年以来,郎平率领中国女排在五次世界大赛上三次夺冠,成绩已经超过了陈忠和执教的“黄金一代”。朱婷、袁心玥和刘晓彤三人世界大赛的奖牌数达到三金一银一铜。

事实上,中国女排的发展变化与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变化有关。稍微回溯一下雅典奥运会时期,陈忠和教练带领的那批女排队员,副攻赵蕊蕊长期被誉为中国女排第一高度(1.96米),那个年代,女排姑娘们身高超过1.9米的寥寥无几。十多年后,赵蕊蕊的身高放在女排新势力中甚至都不算高挑,副攻袁心玥2.01米,朱婷和张常宁分别1.98米和1.95米。排球圈里也有这样一句话:过去的中国女排,只能“互相看”,现在的中国女排,能看到全世界。

这句话的潜台词在描述女排男子化的一个趋势,而这也从惠若琪口中得到了某种验证。“现在各个国家对排球的重视,使得整个排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巴那种简单粗暴的打法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现在更加男子化的立体打法,这种打法就需要身体素质的支撑,要高也要快,要有球队的默契。比方说后排进攻、三人拦网等,都是男排演变过来的,现在这批新队员一上来,就能参与到更广阔的排球世界。”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女排的方法论

    女排的方法论

  • 漳州基地:女排腾飞的起点

    漳州基地:女排腾飞的起点

  • 郎平说:“挺难的”

    郎平说:“挺难的”

  • 陈忠和:打造“黄金一代”

    陈忠和:打造“黄金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