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红烧鳝鱼

作者:admin 2018-02-11 我要评论

中文名: 红烧鳝鱼 主要食材 :鳝鱼,大蒜,豆瓣酱 分 类 :川菜 口 味 :咸鲜 简介 红烧鳝鱼属于汉族传统家常菜谱,主要原料是鳝鱼,辅料有大蒜、县豆瓣、精盐...

中文名: 红烧鳝鱼
主要食材 :鳝鱼,大蒜,豆瓣酱
分 类 :川菜
口 味 :咸鲜

简介

红烧鳝鱼属于汉族传统家常菜谱,主要原料是鳝鱼,辅料有大蒜、县豆瓣、精盐、酱油、葱段、姜片等,口味是咸鲜,工艺是烧,难度属于中级,各地做法略有不同。

菜品特色

原料:净鳝鱼片500克,大蒜75克,郫县豆瓣40克,精盐2克,酱油15克,葱段10克,姜片10克,味精1克,水豆粉15克,鲜汤400克,熟菜油100克,料酒10克。
红烧鳝鱼制法:
1、鳝鱼洗干净,切成6厘米长的段。独头大蒜去外皮、洗净,放入冷水锅内煮熟(或蒸熟)待用。豆瓣剁细。
2、炒锅置旺火上,放油烧至七成热,放入鳝鱼炒至断生,加豆瓣、姜片、葱段炒香至油呈红色时,加鲜汤、酱油、盐、大蒜烧沸入味至软熟,放味精、水豆粉待收汁后起锅装盘即成。
红烧鳝鱼操作要领:
1、鲜段长短一致,煸炒断生加豆瓣须炒出香味后再加鲜汤。
2、独头大蒜先经预热处理,能缩短烹制时间,增加菜肴风味。

做法

材料
主料:鳝鱼300克
辅料:玉兰片10克,胡萝卜10克,油菜10克
调料:酱油25克,醋10克,白砂糖8克,花椒5克,黄酒5克,味精1克,大葱15克,姜5克,大蒜(白皮)5克,淀粉(豌豆)30克,猪油(炼制)50克
特色
颜色褐红,段均整齐,肉嫩汁浓,味道咸鲜。

烹调方式

1. 将鳝鱼剁成长一寸五分的段,玉兰片、胡萝卜都切成长八分,宽四分,厚五厘米的片,油菜宽者切开,切成八分长的段。葱姜蒜切成末;花椒加水调成花椒水;淀粉加水调成芡汁备用。
2. 锅内放入油,烧至八成热时,放入鳝鱼段炸成火红色,倒入漏勺内。
3. 锅内放入底油,用葱姜蒜炝锅,添汤加入酱、白糖、醋、绍酒、花椒水、味精、玉兰片、胡萝卜、鳝鱼段,待汤烧开后,用慢火煨熟,将鱼段取出放入盘内,将油菜放入锅内,用湿淀粉勾芡,淋上明油,浇在鱼段上即成。

黄鳝简介

黄鳝(学名Monopteru'),俗称鳝鱼、田鳝或田鳗,亦名长鱼、血鱼、罗鱼、无鳞公子等,是一种合鳃鱼科的淡水底栖肉食性鱼类,可养殖供食用,具有经济价值。

黄鳝简介

黄鳝,学名:Monopterus albus (Zuiew, 1793),又名鳝鱼,合鳃鱼科黄鳝属的一种鱼类。体细长呈蛇形,体长约20.70厘米,最长可达1米。体前圆后部侧扁,尾尖细。头长而圆。口大,端位,上颌稍突出,唇颇发达。上下颌及口盖骨上都有细齿。眼小,为一薄皮所覆盖。头粗尾细,体表有一层光滑的粘膜保护去,无鳞,色泽黄褐色,体则有不规则的暗黑斑点,各鳍不发达基本消失,全身只有一根三棱刺,刺少肉厚。肉嫩味美。
常生活在稻田、小河、小溪、池塘、河渠、湖泊等淤泥质水底层,在中国各地均有生产,以中国长江流域、辽宁和天津产量较多,产期在6-10月,以6-8月所产的最肥。广泛分布於亚洲东部及附近之大小岛屿,西起东南亚,东至菲律宾群岛,北起日本,南至东印度群岛。

形态特征

黄鳝体细长圆柱状呈蛇形,体长约20-70厘米,最长可达1米。体前圆后部侧扁,尾尖细。头部膨大长而圆,颊部隆起。口大,端位,吻短而扁平;口开於吻端,斜裂;上颌稍突出,唇颇发达。上下颌及口盖骨上都有细齿。眼甚小,隐於皮下,为一薄皮所覆盖。鳃裂在腹侧,左右鳃孔于腹面合而为一,呈倒“V”字形。鳃膜连于鳃峡。鳃常退化由口咽腔及肠代行呼吸。无鱼鳔这类辅助呼吸的构造,而是由腹部的一个鳃孔,口腔内壁表皮与肠道来掌管呼吸,能直接自空气中呼吸。[1]
体裸露润滑无鳞片,富黏液;无胸鳍和腹鳍,背鳍和臀鳍退化仅留皮褶,无软刺,都与尾鳍相联合。生活时体呈黄褐色,侧线完全,沿体侧中央直走。体背为黄褐色,腹部颜色较淡,全身具不规则黑色斑点纹,黄鳝的体色常随栖居的环境而不同。体鳗形,鳍无棘,背鳍、臀鳍延长,与尾鳍相连,无腹鳍,或者小如存在为喉位。

栖息环境

黄鳝为热带及暖温带鱼类,营底栖生活的鱼类,适应能力强。生活于水体底层,主要栖息于稻田、湖泊、池塘、河流与沟渠等泥质地的水域,甚至沼泽、被水淹的田野或湿地等皆可见其踪迹。喜钻洞穴居。黄鳝洞长约为体长的3倍左右,洞内弯曲交叉。每个沿穴一般有两个以上洞穴。洞穴出口常在接近水面处,以便它将头伸出呼吸空气。

生活习性

黄鳝日间喜在多腐植质淤泥中钻洞或在堤岸有水的石隙中穴居。白天很少活动,夜间出穴觅食。夜行性,口腔皮褶可行呼吸作用,故可直接呼吸空气。冬季与乾季时,会掘穴深至地下1-2公尺,数尾鱼共栖。鳃不发达,而借助口腔及喉腔的内壁表皮作为呼吸的辅助器官,能直接呼吸空气;在水中含氧量十分贫乏时,也能生存。出水后,只要保持皮肤潮湿,数日内亦不会死亡。[2]
黄鳝为肉食凶猛性鱼类,多在夜间出外摄食,能捕食各种小动物,如昆虫及其幼虫,也能吞食蛙、蝌蚪和小鱼。黄鳝之摄食多属啜吸方式,每当感触到有小动物在其口边,即张口啜吸。是以各种小动物为食的杂食性鱼类,性贪,夏季摄食最为旺盛,寒冷季节可长期不食,而不至死亡。[2]

分布范围

原产地:孟加拉国、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泰国和越南。
引进:美国。

繁殖方式

黄鳝生殖季节约在6-8月,在其个体发育中,具有雌雄性逆转的特性,即从胚胎期到初次性成熟时都是雌性(即体长在35厘米以下的个体的生殖腺全为卵巢);产卵后卵巢逐渐变为精巢;体长在36-48厘米时,部分性逆转,雌雄个体几乎相等;成长至53厘米以上者则多为精巢。黄鳝产卵在其穴居的洞口附近,产卵前口吐泡沫堆成巢,受精卵在泡沫中借助泡沫的浮力,在水面上发育,雌雄鱼都有护巢的习性。
卵大,卵径约2-4毫米,金黄色,富弹性。产卵时成鱼吐泡沫,在洞口积聚成团,卵量较少,不产于泡沫中,产在巢里,约7-8天可孵出幼鱼。生殖腺左侧发达,右侧退化。具有性逆转现象,体长在200毫米以下的个体其生殖腺全为卵巢;体长220毫米左右开始性逆转;体长360—380毫米时,雌雄个体几相等;360毫米以下的,多数为卵巢;380毫米以上的个体多数为精巢;成长至530毫米以上的个体,则全部为精巢。黄鳝自胚胎期到成熟都是雌性,只能产卵;在产卵以后,卵巢渐转为精巢,以后就产生精子。怀卵量少,体长500毫米的雌体,怀卵500-1,000粒,分批产出。刚孵出的幼鱼具有胸鳍,鳍上布满血管,经常不停地扇动,成为幼鱼的呼吸器官,稍长即行退化。当年幼鱼只能长到200毫米以内,2冬龄鱼才达性成熟,体长约340毫米。[4]

亚种分化

单一物种,无亚种分化。[5]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3]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0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3]

主要价值

食用
为经济性食用鱼,一般以活鱼贩售,市场上的黄鳝多是人工养殖,以南部养殖较多。在台湾多以切片油炒食之;在华人地区视为补血强壮剂。黄鳝肉嫩味鲜。营养价值甚高。每1百克鳝鱼肉中蛋白质含量达17.2-18.8克,脂肪0.9-1.2克,钙质38毫克,磷150毫克,铁1.6毫克;此外还含有硫胺素(维生素B1)、核黄素(B2)、尼克酸(维生素PP)、抗坏血酸(维生素C)等多种维生素。黄鳝不仅被当作名菜用来款待客人,近年来活运出口,畅销国外,更有冰冻鳝鱼远销美洲等地。黄鳝一年四季均产,但以小暑前后者最为肥美,民间有“小暑黄鳝赛人参”的说法。[1]
药膳
黄鳝不仅为席上佳肴,其肉、血、头、皮均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记载,黄鳝有补血、补气、消炎、消毒、除风湿等功效。黄鳝肉性味甘、温,有补中益血,治虚损之功效,民间用以入药,可治疗虚劳咳嗽、湿热身痒、肠风痔漏、耳聋等症。黄鳝头煅灰,空腹温酒送服,能治妇女乳核硬痛。其骨入药,兼治臁疮,疗效颇显著。其血滴入耳中,能治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滴入鼻中可治鼻衄(鼻出血);特别是外用时能治口眼歪斜,颜面神经麻痹。
附方
【 性能】味甘,性温。归肝、脾、肾经。能补气血,强筋骨,除风湿。
【应用】
1.用于气血不足,体倦乏力,心悸气短,头晕眼花。可用本品同猪瘦肉、黄芪等煮熟后,饮汤食肉。
2.用于治疗久痢、便血或内痔出血。可用本品焙干研末,加红糖调味服。或用本品煮熟、调味,食肉饮汤。
3.用于久患风湿,肢体酸痛,腰脚无力。可与杜仲、桑寄生、五加皮配伍,煎汤服。
毒性
黄鳝的血液有毒,误食会对人的口腔、消化道黏膜产生刺激作用,严重的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使人四肢麻木、呼吸和循环功能衰竭而死亡。[1]
鳝鱼血清有毒,但毒素不耐热,能被胃液和加热所破坏,一般煮熟食用不会发生中毒。民间用鳝鱼血治病,是否为血中毒素的作用所致,尚待深入研究。

食材菜谱

红烧鳝段
红烧黄鳝
毛豆茭白炒黄鳝
香辣盘鳝
洋葱鳝鱼段
砂锅鳝鱼煲
火腿冬笋烧黄鳝
黄鳝啫啫煲
青蒜炒黄鳝
韭菜炒黄鳝
酱爆鳝筒
黄鳝粥
香辣盘鳝
鳝丝汤
咸菜炖黄鳝
大蒜烧黄鳝
蒜香鳝段
炒黄鳝
蚝油鳝片
清蒸黄鳝
辣椒炒黄鳝
糖醋香菇素鳝鱼
洋葱青红椒鳝鱼
鳝鱼粉丝
黄瓜鳝鱼段
黄鳝肉片汤
椒盐小黄鳝
香辣鳝丝
酱爆鳝段
爆炒鳝鱼
蒜苔炒鳝丝
花雕炖鳝鱼
黄鳝冬瓜蹄髈汤
红烧黄鳝
茄子烧黄鳝
蒜香红烧鳝鱼
姜汁黄鳝焗饭
盘龙鳝
洋葱炒黄鳝
火爆黄鳝
鳝鱼拌面
黄鳝炒通心菜
枣香鳝丝饭
剁椒黄鳝蒸臭豆腐
台山黄鳝饭
土豆炖黄鳝

人工养殖

黄鳝的活动习性是昼伏夜出,即白天静卧洞内,晚上出洞觅食。可根据此习性进行夜间捕捉。黄鳝的鳃呈退化状态,主要依靠表皮和辅助呼吸器官直接从空气中呼吸氧气。因此在氧气含量很低的水中也能正常生活,据此,人工养殖的密度可以加大。黄鳝体表的粘液丰富,只要保持体表潮湿,就不会死亡,因此运输十分方便。
黄鳝的食性以底栖动物性食物为主,如水蚯蚓、螺蚌、蝌蚪、小型鱼虾等。另外也摄食一些腐屑和藻类、瓜菜等。
黄鳝的繁殖习性有许多特殊之处。雌黄鳝生殖腺左右大小不一,右侧发达,左侧退化。一般2龄鱼可达性成熟。黄鳝繁殖最大的特点是有“性逆转”现象。从胚胎期间到第一次性成熟是雌性个体,产卵后的卵巢逐渐变为精巢,第二次性成熟时则排出精子,以后终生为雄性。若以黄鳝的长度来划分,则体长在22厘米以下者全为雌性;36厘米左右,雌雄个体数各占1半;53厘米以上的个体,则全部为雄性。黄鳝的产卵期在4-8月,怀卵量较少,一般为500粒左右。产卵时亲鱼常在其穴居的洞口吐泡沫,卵就产在洞口附近的水生植物根部或石缝间,泡沫有保持鱼卵的作用。受精卵一般8天左右孵出幼鱼,孵出后12天左右,幼鱼可主动游泳、觅食,这期间的幼鱼靠雌雄亲鱼保护,依靠卵黄囊营养。
黄鳝的生长较缓慢,1龄鱼可长至20厘米,2龄鱼长至30厘米,3龄鱼可长至40厘米。人工养殖的黄鳝,其生长速度与饵料充足与否有关,在饵料充足的情况下,一般要比自然界中生长得快。
黄鳝的活动与水温有密切关系,其生长的适宜水温是15-30℃。水温低于10℃时停止摄食,进入冬眠;水温开至15℃以上,开始正常捕食;当水温超过30℃时,钻入洞穴度夏。[6]
静水池饲养
静水池饲养的特点是水体交换量小,池底有泥土供黄鳝打洞或人工设置物体供黄鳝栖息。
饲养池的位置选择应是背风向阳,有良好水源,形状可长方形或椭圆形,大小根据饲养规模而定。池子结构有水泥池和土池两种。水泥池通常有地上式、地下式和半地下式三种,地上式水泥池水温随季节变化较大,对养鳝不利,地下式和半地下式较多采用。土池的建筑要选择土质坚硬的地点,最好在池底和池壁铺一层油毡,并且边角都要铺严,然后在油毡上铺土20厘米(池壁)和10厘米(池底),这样,既可防止池水渗漏,也可防黄鳝打洞逃逸。无论是水泥池还是土池,都要设有良好的进、排水设施,进排水管管径在4-10厘米,池内端口设塑料网或铁丝网防逃。
成鳝池建好后,要注水清池,其目的有两个:一是看它是否漏水;二是利用水吸收清除水泥和三合土中的有害物质。新池注排水3-5次,每次浸泡2-3天,可基本将有害物质清除干净。10天后,在排干水的池底铺放20-30厘米厚的肥泥,肥泥用青草、厩肥、土壤混匀后沤制而成。池底肥泥铺好后,在池中种植水生植物,如水浮莲、水花生、水葫芦等,供鳝池降温和黄鳝隐藏栖息。黄鳝池水深保持10厘米为宜,最多不要超过20厘米。
在鳝苗放养前7天,应对鱼池进行清整消毒,每平方米水面用0.2千克生石灰,均匀泼洒全池。消毒后清洁水灌满全池。在放养时鳝苗运输容器中的水温与鱼池中的水温不能相差过大(3-5℃)。鳝鱼的放养密度根据鳝苗规模大小、饲养管理条件及饲料来源的多少等因素决定。一般在小型鱼池中养黄鳝,以每平方米放养鳝苗2-5千克为好。放养的规模大,数量可相应减少,放养的规模小,数量可相应增加。饲料充足可多放些,饲料不足可少放些。因黄鳝有大吃小互相残杀的习性,因此在放养时要大小规模分池放养。一定要选择体质健壮、无伤无病、规格整齐的鳝苗放养,切忌大小混养。放养的规模最好为每尾鳝苗体重在20克左右,过小过大均不好。在鱼池中高密度养黄鳝也和运输时一样,在放养鳝苗的同时,也要适当放养一些泥鳅,在泥鳅上下窜动时可增加水中溶氧,并可防止黄鳝互相缠绕。
不同生长阶段的黄鳝应投喂不同的饲料,以保证其营养需要。刚孵出4-5天的幼苗,主要投喂水蚤、熟蛋黄、豆浆等,其中以水中培养的活水蚤、活轮虫最佳。因此这时主要应培肥水质,使鱼池中有充足的水蚤和轮虫供鳝苗摄食。如鳝苗放养密度较大,也可另池培育或到自然水域捞取水蚤供鳝苗摄食。以后随着鳝鱼的长大,可逐渐投喂蚯蚓、螺蚌肉等。同时要搭配一些植物性饲料,如麦麸、米饭、瓜果、蔬菜等。饲料中以蚯蚓的饲喂效果最好,每5-6克鲜蚯蚓可增长1克鳝肉。蚯蚓的来源除在野外采集外,还可在房前屋后的垃圾粪堆中饲养繁殖蚯蚓,以供应黄鳝的摄食。投喂饲料要坚持"四定"。黄鳝在自然界生长时,有昼伏夜出的觅食习惯,初养时可在每天傍晚投饲,以后逐渐提早投喂时间,经10天左右的驯养,即可在每日上午9时、下午2时、晚上6时分3次投喂,以保证黄鳝有充足的饵料。每次投喂要根据天气水温及残饵的多少灵活掌握,一般投喂黄鳝总体重的5%。[6]
流水养鳝
流水养鳝与常规的土池养鳝相比,具有占地少、放养密度大、生长快、产量高,管理及起捕方便等优点。特别是在具有地热水、工厂余热水的地方,利用温流水饲养黄鳝,更具有良好的效益。
无土流水养鱼池最好建在室内,用水泥砖砌而成。池的面积大小一般为2-5平方米,池壁高50厘米左右,可数个池子串联在一起。每池设有进排水孔(排水孔为上下两个),孔口均用网罩拦好。并在每两排水池之间设总进水渠道和排水渠道。水泥池建好后,将总排水孔关好,然后灌满水浸泡7天以上,消除水泥的浮灰。将水放干后,再灌入清洁水。将下面的排水孔关好,只开上面的排水孔,使池水保持一定的深度并具有微流水。如使用地热水或电厂冷却水,必须根据当时的气温情况进行水温的人工调控,以使黄鳝在适温下良好生长。为了防止鳝种感染疾病,鳝种放养前要用10毫克/升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30分钟,消毒后及时将鳝种放入水泥池中。每平方米可放4-5千克。为了使鳝种习惯于人工投饲,可进行"驯饲",即在鳝种放养后2-3天不投饲,使鳝体成为空腹状态。鳝鱼在饥饿情况下,投喂人工饲料的摄食率较高。饲料中动物性和植物性的要适当搭配,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颗粒饲料。由于不断有微流水供应,特别是有地热水和余热水的温流水,可供黄鳝常年生长,每公顷年产量可高达15万千克以上。虽然这种养殖法中的水泥池等基础设施投资较大,但由于产量高,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有条件的地区可因地制宜地采用。[6]
流水鳝蚓合养
1.建池:选择有常年流水的地方建池。池为水泥池,池面积30、50、80平方米都可以,池壁高80-100厘米,在对角处设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装好防逃设备。
2.堆土:在池中堆若干条宽1.5条,厚25厘米的土畦。畦与畦之间距离20厘米,四周与池壁也保持20厘米距离。所堆的土一定要含丰富有机质的壤土,以便于蚯蚓繁殖,黄鳝钻洞和藏身。
3.培养蚯蚓:土堆好后,使池中水深保持5-10厘米,然后每平方米土面积放太平2号蚯蚓种2.5-3千克,并在畦面上铺4-5厘米厚的发酵过的牛粪,让蚯蚓繁殖,以后每3-4天,将上层被蚯蚓吃过的牛粪刮去,每平方米加铺新的发酵过的牛粪4-5千克。这样过14天左右,蚯蚓大量繁殖,即可放入鳝种。
4.放养:放养密度要看鳝种规格而定,以整个池面积计算,每公斤30-40条的,每平方米放4千克;每千克40-50条的,每平方米放3千克。这样从4月养到11月,成活率在90%以上,规格为每千克6-10条。
5.管理:鳝种放入后,池中水深保持10厘米左右,并一直保持微流水。以后每3-4天将畦面牛粪刮去一层,然后每平方米加4-5千克发酵过的新牛粪,保证蚯蚓不断繁殖,供鳝鱼自己在土中取食,不再投饲别的饲料。
这种养殖方法由于水质一直良好,且有优良的活饵料--蚯蚓供黄鳝摄食,因而黄鳝不易发病,生长快,产量高,经济效益好,一般每平方米可产黄鳝14-15千克。

辐鳍亚纲

辐鳍亚纲包年括90%的现代鱼类,全世界有2万多种,结构较高等。主要特征:鳞片为圆鳞或栉鳞。骨化程度高;鳃间隔消失。心脏不具动脉圆锥,有动脉球。肠内无螺旋瓣。正型尾。化石在侏罗纪发现,以后大量发展,逐渐取代了全骨类,成为新生代的优势种类。
辐鳍亚纲是鱼纲中最高等的种类,也是当今世界上现存鱼类中数量最多,经济价值最高的一总目。主要特征是:①体表被圆鳞或栉鳞(有少数种类无鳞)。②骨骼高度骨化,具有特殊的单个犁骨、续骨、尾舌骨、齿骨及隅骨等。③奇鳍鳞质鳍条的数目与骨鳍条数目相等。④动脉圆锥退化,代以动脉球。⑤肠内不具螺旋瓣。⑥有鳔,与食道相通或不相通。⑦大脑半球不发达,中脑及后脑发达。⑧卵巢与输卵管相连,输尿管和生殖导管分开或形成共同管,开口于肛门后方。⑨正型尾鳍。[1]
分类系统编辑
辐鳍亚纲分类的依据主要如下:1.鳞片的种类(圆鳞或栉鳞)及鳞式,如鲤鱼的鳞式为34—38 5/8表示鲤鱼的侧线鳞数为34—38枚,自侧线至背鳍起点基部的横列鳞为5枚(分子)。自例线至臀鳍起点基部的横列鳞为8枚(分母)。2.背鳍上有无硬刺(棘),用大写罗马数字表示。3.鳍式:鳍条数目因种类不同而异,如鲤鱼的鳞式为D.II。4.腹鳍的位置有腹位、胸位。喉位之分。5.骨化程度的高低 。6.鳔管的有无。7.韦氏骨的有无。8.中乌喙骨的有无。9.咽喉齿的数目及排列。
辐鳍亚纲下辖9总目及3个次亚纲,本亚纲之下三个次亚纲的划分只反映在辐鳍亚纲内的发展阶段,而并不是真正的系统分类。真正的分支系统关系远比这三次亚纲的划分复杂,但这样三个发展阶段的分类方法对于了解辐鳍鱼类的演化历史概况仍是非常有用的。
硬鳞总目Chondrostei
鲱形总目Clupeomorpha
鳗鲡总目Anguillomorpha
骨舌鱼总目(骨舌总目) Osteoglosso
鲤形总目Cyprinomorpha
银汉鱼总目Atherinomorpha
鲑鲈总目parapercomorpha
鲈形总目Percomorpha
蟾鱼总目Batrachoidomorpha
软骨硬鳞鱼次亚纲(Chondrostei)
这是硬骨鱼中最原始的类群,为中、小型的硬骨鱼。其特征是身披菱形厚而闪光的硬鳞,各鳞片间以关节相连;歪型尾,硬鳞覆盖到尾上叶末端;各鳍鳍条很多,单背鳍,常常后位;大眼睛;长口裂,上颌骨后端膨大;肩带有锁骨和胸骨;脊椎骨为软骨质。
本次亚纲最早的代表是发现于苏格兰中泥盆世和加拿大晚泥盆世的淡水相地层中的Cheirolepis Agassiz(鳕鳞鱼)它个体小,鳞片也细小。其他特征与次亚纲特征相同。
在泥盆纪时软骨硬鳞鱼类也呈现出多样性,石炭纪和二叠纪是此类发展的全盛时
期,它们不仅在多样性方面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而且从淡水推进到海中生活。其重要的代表是Palaeoniscus Blainville(古鲟鱼),此属是分布很广的海生软骨硬鳞鱼类,与泥盆纪的鳕鳞鱼相近,个体变大,鳞片也大而厚重。中国新疆吐鲁番和江苏镇江等地二叠系中均发现有此类化石。古鳕鱼是软骨硬鳞鱼类中最典型的代表,所以软骨硬鳞鱼类又叫做古鲟类。
Platysomus Agassiz(扁体鱼)是古生代晚期古鳕类的另一分支,海生。体形向扁高发展。口小。背鳍和臀鳍延长,在其前方呈角状。尾鳍深分叉而呈歪型。菱形的硬鳞变薄了。中国华南海相二叠系中常能发现其鳞片化石。浙江长兴晚二叠世长兴组中所产的Sinoplatysomus(中华扁体鱼)是中国目前所获的比较完整的本类化石。
到中生代,软骨硬鳞鱼类便衰落了,仅少数属种残存至今,中国甘肃玉门宽台山早白垩世下围惠铺群中的Sunolepis(孙氏鱼)是中生代晚期的古鳕类。中国的Acipenser(鲟)和非洲的Polypterus(多鳍鱼)即为此类之现生代表。
全骨鱼次亚纲(Holostei)
这是出现于晚二叠世并在中生代前期广布于世界各地,介于软骨硬鳞鱼类和真骨鱼类之间的鱼类,现今残存者极少,北美淡水中的Lepidosteus(鳞骨针)及Amia(弓鳍鱼)可为其代表。头骨已经骨化,尾鳍趋向正型。胸、腹鳍仅远端分节,背臀鳍部分分节,鳞片已表示出硬鳞向骨鳞的过渡性质。
Redfieldin Hay(雷氏鱼),是软骨硬鳞鱼向全骨鱼类过渡的早期代表,它保留着许多软骨硬鳞鱼的特征,但尾鳍半歪型或近正型,各鳍鳍条数目减少,颌骨变短等方面已大大的进步了。
侏罗纪的Dapedius是全骨鱼类的典型代表,其特征是上颌骨变短,其后端膨大减少;尾表面上已是正型;鳞失去了中间的齿鳞层;鳍中骨质鳍条数明显地减少;脊椎骨的椎体骨化已发展了。
中国华北、华南晚侏罗世的地层中发现的Sinamia Stensiu(中华弓鳍鱼)是全骨鱼类另一类群的代表,体呈长梭形,稍侧扁,头长,背鳍基部相当长,臀鳍基部短,但鳍条长,各鳍均无棘鳍,菱形鳞片后缘下部有锯齿。
真骨鱼次亚纲(Teleostei)
最早出现于中三叠世,白垩纪时逐渐取代了全骨鱼,并且日益发展,至今整个硬骨鱼类的90%属于真骨鱼。它们的主要特征是头骨骨化,脊椎骨完全骨化。舌接型。鳞片几全为骨鳞——圆鳞和栉鳞。少数种类无鳞。有鳞者,呈叠瓦状排列。正型尾。胸鳍基鳍骨平行排列,无辐鳍,有皮质鳍条。
真骨鱼种类繁多,它们主要繁盛于新生代,中生代的化石甚少,因此它们的分支进化关系了解得很少。真骨鱼类最早可能起源于三叠纪,但是真正的化石记录只见于侏罗纪的晚期,从目前的材料来看,侏罗纪晚期种类已相当多了。德国巴伐利亚上侏罗统海相层中发现的Leptolepis Agassiz(薄鳞鱼)是真骨鱼类的著名早期代表,脊柱已经骨化了,骨质圆鳞,闪光层极薄。中国浙江东部上侏罗统的真骨鱼类化石丰富,种类也多,归入薄鳞鱼目的有Pingolepis Chang et Chou(秉氏鱼);归入鲱形目的 Mesoclupea Ping et Yen(中鲚鱼)和Paraclupea Du(副鲚鱼),它们均是淡水鱼。Mesoclupea的特征是体呈纺锤形,眼大,口有细齿,鳃盖骨长方形,胸鳍大而低位,腹鳍很小,背鳍短而后位,臀鳍基大。Paraclupea体呈短纺锤形,最大体高在背鳍起点处。圆鳞,有背、腹、尾棱鳞。胸鳍高,腹鳍小,背鳍基长,起点与腹鳍相对。臀鳍基短,尾鳍深叉。
中国华北晚侏罗世至白垩纪的鱼类化石也相当丰富,归入骨舌鱼目的Lycoptera Miiller(狼鳍鱼)是著名的代表,其特征是:体呈长梭形;头大,顶骨大;眼大,眶上骨一块;齿骨一块,向后加高;牙齿排列成行,大小近一致;前鳃盖骨的下枝较上枝宽大,下鳃盖骨颇小,鳃条骨纤细;椎体呈筒状,中部略收缩;胸鳍大,内侧有一粗大而不分节的鳍条。
新生代的真骨鱼类化石世界各地均有发现,中国南方下第三系中发现的归入鲈形目的Tungtingichthys Liu,Liu et Tang(洞庭鳜)是常见的重要化石,其特征是:体小至中等,长梭形;头较大,口端位;前鳃盖骨后缘有锯齿,背鳍条的棘鳍和分节鳍条连续;尾鳍浅叉形;古新世至始新世,江苏、湖南、湖北。[2]

化石研究

Leuciscus Cuvier(雅罗鱼)和Barbus Cuvier(鱼八鱼)是中国华北上第三系中的两种重要化石,它们都是骨鳔鱼目的代表,其特征是脊柱前端几个椎骨所发生的四对小骨,联系鳔的前端与内耳,有维持鱼体的平衡作用。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小城美食多

    小城美食多

  • 扬州早茶的“小吃八怪”

    扬州早茶的“小吃八怪”

  • 杯中山海经 | 欲望就是欲望

    杯中山海经 | 欲望就是欲望

  • 去年吃了两次豚

    去年吃了两次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