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不管你喜不喜欢,中国菜以后可能只有辣

作者:admin 2020-05-08 我要评论

夜里睡不着,又计划着明天吃辣子鸡。 这位嗜辣的吃货,不是哪个经常深夜看报复社会美食视频的夜猫子,正是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大先生鲁迅。 1924年的一个深夜,鲁迅...

“夜里睡不着,又计划着明天吃辣子鸡。”
 
这位嗜辣的吃货,不是哪个经常深夜看“报复社会”美食视频的夜猫子,正是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大先生鲁迅。
 
1924年的一个深夜,鲁迅准备提笔和徐志摩打笔战,心念念的是来一盘辣子鸡助兴,没有这个打笔仗就没劲儿。
 
鲁迅笔下的人物也爱吃辣,在小说《奔月》里,嫦娥奔月之后,后羿心里郁闷,吃了一大盘辣子鸡才肯去睡。
 
鲁迅多次表达过他喜欢吃辣子鸡。
 
鲁迅爱吃辣,他弟弟周作人亦然,而且更讲究:
 
“辣酱、辣子鸡、青椒炒肉片,固然也好,我却喜欢以青椒为主体的,乡下用肉片豆腐干片炒个小青椒是其一,又一种是在南京学堂时常吃的腌红青椒入麻油,以长方的侉饼蘸吃,实是珍味,至今不曾忘记。”
 
周氏兄弟本是浙江绍兴人,当地不兴吃辣,他们为何无辣不欢?
 
鲁迅曾跟好友徐寿裳讲过,这是他早年和弟弟在南京读书时染上的嗜好,因冬天太冷,衣物不够暖和,只好吃辣椒御寒。
 
也就是说,鲁迅和周作人爱上吃辣,归根到底是因为穷呀。
 
 
辣椒是穷人的恩物。/图虫
 
去年出版的《中国食辣史:辣椒在中国的四百年》很好地解答了这个问题:
 
辣味菜肴普遍价格低廉,而其重口味、刺激唾液分泌以增进食欲的功能,最是适合平民百姓对下饭菜的要求。
 
4月24日晚上,硬核读书会请来了《中国食辣史》作者、中山大学移民与族群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曹雨,与新周刊杂志社副主编、新周刊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CEO唐元鹏,给读者带来一个“好辣”的饮食文化讲座。
 
 
中国食辣史:辣椒在中国的四百年
 
曹雨 / 低音·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2019-6
 
开讲时,唐元鹏老师先抛出第一个问题:
 
《新周刊》第552期专题《中国辣度》提到一个报告,中国最能吃辣的前五个地方是北京、广东、江苏、浙江及山东,而不是湖南、江西、贵州、川渝等吃辣地区。
 
中国吃辣比赛,广东居然排第二?很多网友回应说,还不是因为广东有很多湖南、江西打工者。
 
真的这么简单吗?广东为什么越来越辣?广东是辣椒最早入华的地区,为什么本地人一直以来都不怎么吃辣?
 
这就要从辣椒的传入开始说起。
 
 
台风山竹袭来,广州本地一超市只剩下辣椒卖不出去。
 
曹雨指出,广州和宁波是辣椒传入中国最重要的两个港口,特别是宁波,辣椒主要是从宁波经长江航道和运河航道,传入华北和长江中游地区,包括山东、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再由湖南转入云贵川三省。
 
这些沿海地区由于经济富足、食材丰富,早期只是把辣椒当观赏植物,即使辣椒入菜以后也瞧不上。
 
尤其是江浙地区,此处自古便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繁华之地,富商巨贾和文人雅士都是瞧不上辣味的,中庸、清淡、精致的官府菜才是上品。《中国食辣史》书中讲到,清末湖南永州知府姜绍湘就认为,辣椒不符合上层阶级的口味。
 
 
官府菜之一谭家菜的部分菜品,一看名字就很难像麻辣火锅店一样在大城市遍地开花。
 
有意思的是,辣味最终流行全国,便是从最穷的云贵川一路倒回去,直至占领华中、华东、华北、华南等大城市。
 
这个过程说起来,背后是一部风云变幻的中国近现代史。简而言之,辣椒在全国的大流行,是从清末民初开始加速的。
 
《中国食辣史》书中引述张恨水的记载:四川官府菜转变为江湖菜,便是因为“几度革命后,许多私家雇佣的厨子,大都转至会馆”,不得不开始迎合大众的口味。在南京爱上吃辣的鲁迅,大概就是这个历史进程的见证者。
 
到了抗战期间,沿海民众到云贵川地区避难,度过了好几年时光,战后把吃辣的习惯也带了回去。
 
在昆明,来自江苏高邮的汪曾祺就练出了吃各种辣椒的本领,什么青辣椒、朝天椒、野山椒等都不在话下,不但炒菜吃,还直接烤辣椒蘸盐水下酒吃。
 
 
辣是痛觉,所以吃起来让人觉得“爽”。/图虫
 
这些变化都比较漫长,辣味餐饮在短时间内火爆全国,还得说到改革开放以后,数以亿计的打工者涌向沿海城市,辣味餐馆随即遍地开花。
 
但曹雨指出,辣味在大城市的流行,不能说是打工者从吃辣省份带过去的,否则就无法解释,为何来自非吃辣地区的打工者也在吃辣,甚至一些从不吃辣的本地人也开始吃辣。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辣味菜肴具有价格低廉、制作成本低、易于运输保存等特点,天然适合人口流动快、时间成本高的大城市,所以但凡有大量外来劳动人口的地方,就会导致辣味餐馆的增加。
 
 
辣味菜肴易于制作,食材往汤里一滚即可。
 
便宜是第一推动力。曹雨在《中国食辣史》讲到,近几年在互联网上成为一种亚文化符号的辣条,最早发源于湖南平江县。
 
因为1998年洪水的影响,平江县大豆价格高涨,不得不用廉价的小麦粉替代大豆,又加重了辣味,没想到一炮而红,在三四线城市卖得特别火,最后再火到一线城市,成为网红食品。
 
雪球越滚越大,也和辣味食物的社交功能有关。在中国所有菜肴中,只有辣味菜肴能从痛觉、味觉上全方位地刺激人们的情绪、食欲和酒欲,与中国人的饭局文化相得益彰,风靡全国也就不奇怪了。
 
地方菜系在辣味饮食横扫之下,式微在所难免,但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中国菜的生命力,在消亡与再生之际,在小众与大众之间,地方菜也能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小城美食多

    小城美食多

  • 扬州早茶的“小吃八怪”

    扬州早茶的“小吃八怪”

  • 杯中山海经 | 欲望就是欲望

    杯中山海经 | 欲望就是欲望

  • 去年吃了两次豚

    去年吃了两次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