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初九 | 为炫耀刀技的黄瓜

作者:admin 2020-02-17 我要评论

这是一道极其简单的凉菜,但是仍旧厨师不知如何下刀。 下刀,是蓑衣黄瓜的最大技巧。切蓑衣花刀的时候,每一刀都需切至食材的三分之二深,切得太浅花刀会不明显...

这是一道极其简单的凉菜,但是仍旧厨师不知如何下刀。

下刀,是蓑衣黄瓜的最大技巧。切蓑衣花刀的时候,每一刀都需切至食材的三分之二深,切得太浅花刀会不明显,也不利于入味,切得太深又容易断裂,如果害怕把黄瓜切断,可在黄瓜的下面垫上两条筷子。用来切蓑衣花刀的黄瓜,最好均匀且笔直,摆盘后才有歪瓜盘蛇的效果。

拍,一度是市面上黄瓜的主要做法,北方市面上的黄瓜大多下场如此。黄瓜瓜皮清香有韧劲,中间的籽无味却充满瓜汁,决定这瓜口感的,完全取决于师傅的刀工,是切是拍,拍成多碎,皮籽的去留,关乎着每一口黄瓜的升级效果。

谁能想到一个刀工最终变成了一道菜?蓑衣黄瓜是拍黄瓜的前身,好吃的蓑衣黄瓜讲究刀工,片片相连,遇筷则断,嚼在嘴里大小适中,更为重要的是,蓑衣的错落也让黄瓜包裹上尽可能多的酱汁。如今在一些老字号的餐厅里,菜单上的蓑衣黄瓜是彰显饭馆寿命的有力证据,特别是在牛肉面、回民小吃,以及专吃内脏的苍蝇馆里,这道凉菜仍旧延续着芝麻酱或是芥末油的势力。20元以上的单盘售价,完胜一盘拍黄瓜,也由此可见这刀工的价值。

网传的蓑衣黄瓜是一道传统名菜,制作原料有黄瓜、白芝麻、芝麻香油、味精等,它属于鲁菜,但具体发源于山东还是北京、河北地区,也无从考证。据说蓑衣的切法源于宫廷,为的是给盘中的炖肉配搭出好看的纹样,久而久之,学了些皮毛的师傅就把这切瓜手艺带到了民间。

吃蓑衣黄瓜,对酱汁也要有讲究,如果有餐厅端上一盘只有芝麻酱覆盖的黄瓜,即可投诉其诈骗。大蒜去皮切成细末,干辣椒擦洗干净后剪成丝,生抽、白糖、醋、鸡精、芝麻香油、凉白开一起放入小碗中,拌匀成调味汁,将腌制好的黄瓜取出,放入碗中,倒入调好的调味汁,在最上面撒上蒜末与干辣椒丝,将油倒入不锈钢汤勺中,置于火上烧至约七成热,然后泼在干辣椒与蒜末上即可。如果非要用麻酱,也不是不行,但是麻酱的味道,万不可盖住酱油,否则失了正宗的滋味。

如此制作的蓑衣黄瓜还需要关键的一步,即刻放在冰箱里降温,让酱油和黄瓜置换水分,使黄瓜的局部变得如渍菜一般。冰镇几十分钟,就可以端上桌了。如此制作的黄瓜,松脆可口,层次分明。

蓑衣黄瓜看似是一场炫耀刀工的无聊发明,实则不然,蓑衣黄瓜的真正用意,是为了更好、更大程度地让黄瓜吸收酱汁,以此达到入味的效果。在日本,也有类似的泡菜制作手法,主妇们把削成漂亮细条的茄子、芹菜放入腌制罐中,就是为了更快地入味;在韩国,被雕刻成花瓣的萝卜,也是为了相似的功效。由此不难看出,在整个东亚地区,人们对于凉菜、渍菜的理解也是极为相似的。

喝大酒的人,不会点这种工艺复杂的凉菜,花生、毛豆常相伴;只有喝小酒的人,才会懂得这其中的滋味,呷上一口绿瓶装的牛栏山二锅头,吃上一口夹了半天才夹断的蓑衣黄瓜,和几个友人坐在面馆门口,抽着烟,聊着天,或许是盛夏当中最为惬意的一段时间。记得某年雪后,到一位四川朋友家做客,惊讶地发现他做了一道甜酱油蓑衣黄瓜,我好奇地问他你怎么会做这道菜时,他说,他清楚地记得90年代末,乐山开了家北京风味饭馆,除了烤鸭、炸酱面,他印象最深的,便是这道蓑衣黄瓜,可是来到北京以后,却很少在餐厅里吃到这道曾经代表北京的菜了。

在新春佳节里,黄瓜也是北方餐桌上最受欢迎的解腻小菜、每当装着鱼、虾、肘子的盘子转不动了的时候,小黄瓜便出现了,稍有些滋味,舌尖便得到了满足,三五筷子,竟使得肠胃通畅,能再添碗饺子。

但黄瓜终究是黄瓜,无论如何下刀,最终还是逃不出凉菜、拌沙拉的命运,它的芬芳,它的多汁,仿佛都只能在凉菜盘中实现,倘若加了温度,黄瓜便失去了自己,变成一种附庸食材的配置。在不少菜系中,雕花摆盘的大都是黄瓜,因为萝卜花代表着旧的审美,而黄瓜的渐变绿色,甚至有些新派写意的视觉冲击。可悲啊,黄瓜,趋炎附势,浪费了自己。

有点可笑的是,在YouTube上,切黄瓜演变成了一种无聊的比拼,各国厨师纷纷对黄瓜下刀,切花儿的,切锁链的,切细丝的,切出各式你想象不出来的几何图形,甚至切出埃舍尔。这足见厨人们对于黄瓜的开发和想象几乎达到了边际,也足见黄瓜这道食材的通用性。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小城美食多

    小城美食多

  • 扬州早茶的“小吃八怪”

    扬州早茶的“小吃八怪”

  • 杯中山海经 | 欲望就是欲望

    杯中山海经 | 欲望就是欲望

  • 去年吃了两次豚

    去年吃了两次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