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读者来信(1107)

作者:admin 2020-10-09 我要评论

教辅书的利益链 这些年,每学期刚开学,或者临近期末复习时,县城几家教辅书店门前总是人头攒动。有些老师会要求到指定书店买指定教辅,或者指定某本教辅书让人...

教辅书的利益链

这些年,每学期刚开学,或者临近期末复习时,县城几家教辅书店门前总是人头攒动。有些老师会要求到指定书店买指定教辅,或者指定某本教辅书让人满大街找,每个家长都要买一大摞各种各样的教辅,一学期下来,得花几百甚至上千元。家长们虽有抱怨,却也无奈。据说年年都有向市长信箱投诉的,但不知得到了怎样的回复。

买教辅让家长们不胜其烦,可目前并没有一个合理且让各方都能接受的办法。据了解,有些学校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成立了家长委员会,目的之一就是解决乱收费的现象。虽是家长委员会出面联系购买教辅,但实际上还是在学校和老师的建议下操作。家长们一分钱没少花,教辅书店照样给老师回扣,本质上还是“指定教辅”“指定书店”那一套,家长委员会替学校和老师背书而已。

被教辅折腾得苦不堪言的学生只能保留意见。我个人觉得,教辅书店、学校和老师从教辅中得到的利益越大,就越可能以教辅的形式给学生布置更多的作业,加重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

教辅书店究竟赚了多少钱,这里面水很深。作为一线教师,我多少了解一点“内情”。举个例子,一本练习册家长20元买到,但教辅书店要给老师10多元的回扣。而且,教辅书店因为有学校和老师为之背书,看上去是薄利多销,实质上却是暴利多销。如果家长自作主张按原价给孩子买教辅,书店赚得更多。

显然,教辅图书存在暴利的嫌疑。如何切断书店与学校和老师之间的利益链,也许还可以考虑从教辅图书定价着手,制定规范,让出版社不可虚涨教辅定价。如果发现教辅书店跟学校和老师之间有利益输送,应当以行贿受贿论处,这样才会有更大的震慑作用。

当教辅图书不再成为最畅销的图书,让教辅产业冷清下来,校园的教育环境也许会干净起来,学生的课业负担也许随之而轻松一点。(读者 温凉河)

 

 

澳洲就医小记

我于2017年抵达澳大利亚开始攻读学位,在西澳首府珀斯居住。一次“意外”的就医经历,让我对澳洲的医疗系统有了一些认识和体会。

澳洲医疗体制蜚声国际,是一个覆盖全民、人人受益的体系。这套医疗体系结合了私人医疗保险与全民医疗服务。其中,全民医疗服务是一项覆盖全体公民的基础保健计划,确保每位公民均可免费在全国任何社区诊所和公立医院获得一系列治疗、保健和预防等医疗服务。

在此体制下,病人依照“双向转诊”的流程看病就医。具体来说,病人一般需要先到社区诊所看全科医生,由他们判断病情轻重;再根据他们的推荐信,转去公立医院的专科医生处就诊。得益于这项分级流程,医疗体系能根据患者的病情缓急安排相应的医疗资源,有效控制了就诊人数,不仅保障了医生护士的良好工作状态,也提高了病人就医环境的舒适程度。

然而那一次生病让我重新思考了澳洲医疗体制的弊端。求学间隙,我突然出现眼部肿胀疼痛,便去社区医院挂了个号。接诊的医生是位英国老先生,银发绿眼,言语沉着。他在做了几个简单检查后,建议我立即转到公立医院,以便进一步确诊。见我神色不安,老先生一边安抚我的情绪,一边嘱咐我务必直接到公立医院的急诊部,以免耽误病情。

带上老先生开具的文件,几经辗转,终于抵达本地最大公立医院的急诊部。由于我的突然造访,负责眼科的医生无法立即到岗,护士只能让我耐心等待。约莫4个小时后,我才得到诊治。急诊医生是位澳洲大哥,检查判断后认为暂无大碍,便安排我去预约复诊的时间。我担心身体出状况,本想尽快复诊,结果发现最近的预约已排到两周以后,只好择期再来。

平心而论,在就医过程中,每位医务人员都尽可能在职权范围内为我提供帮助,并仔细解答疑惑,且没有收取任何诊费。这与国内较为匆忙紧张的就医环境有着明显的不同,让人心生好感。但是,一国西部首府最大的公立医院竟出现找不到合适医生,让急诊病人不得不苦等数小时的情况,若病人在此期间出现病情延误或是其他变故,而无法得到应有的治疗,又该如何是好?想到此处,我不禁捏了把汗。

客观来说,澳大利亚通过“全民医疗+双向就诊”的制度设计,在极大地节约了公共开支的背景下,使不同状况的病人都能获得足够的医疗服务,已成为世界各国争相借鉴的榜样。但这套医疗制度也存在时效慢、应急措施准备不足的隐患。自2020年初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以来,专家多次预警澳洲医疗体系有崩溃风险。伴随疫情的急速变化,澳洲各地都出现了新冠患者无法获得妥善治疗的消息。

就医问题已成为全世界人民最为关注的议题之一。我对此事的认识有限,只希望这段个人经历能为大家提供参考经验,以期加深我们对医疗体制建设的理解。(读者 李胖子)

高中走读互助组

孩子刚上高中,军训结束后,就面临着一个重要的抉择:走读还是住校?

虽然学校离家并不很远,也有公交车直达,但这所高中管理严格,从早上的晨读到晚上的自习,都有满满的安排,每日走读接送也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

孩子从小到大,一直是家里的“团宠”,尤其受到长辈的溺爱。我很希望孩子在高中阶段住校,逐步适应离家独立的集体生活,以便为三年后的大学生活做好准备。

于是,我极力描绘住集体宿舍的好,给孩子报名住读。刚开始的时候,每天总是忍不住要查看孩子饭卡里每餐的扣费情况。怎么午饭才吃了6块钱?是下课晚了,还是饭菜不合胃口?晚饭咋又吃了那么多呢?这样暴饮暴食,对身体可不好啊!

因为校园里不允许学生带手机与家长联系,这样的疑问和担心,每天都让我们牵肠挂肚,又不能老是追着老师问个清楚,只能等周末孩子回家后再问。结果孩子的回答完全出乎我们的预料:她忘了带饭卡,找同学借的。人家卡里只剩了这么多,所以晚饭她多点了菜,回请了同学作为感谢。

而宿舍里,舍友之间相互借的东西可谓五花八门,从日常的纸巾护垫,到零嘴吃食,甚至还有衣服。有一次,孩子被同学要求借穿外套,理由竟然是同学认为自己的裤子与她那件外套“很搭”。

相比在家,住校生的日常更像是军营训练一般严格。从起床洗漱到吃饭就寝,时间都掐得很紧。孩子忙得连洗好的水果都来不及吃,而有些则连作业都来不及完成,甚至没时间清洗自己换下来的内衣裤,只能装在袋子里,周末带回家进行“大清洗”。

所以,有一种“互助走读”的形式逐渐在高中生家长之间流行开来。具体而言,就是同一个学校2~3名孩子的家长,轮流充当司机,负责每日的接送。家长们排好值班表,规划好行车路线,用自己的私家车每天早送晚接,确保每个孩子按时到校返家。

这样一来,家长们每天都能看到自家孩子,及时掌握孩子的情况。而孩子晚上回到家里,可以不被打扰,好好休息。

这种一人上高中,全家共托举的情况并不是个例。说实话,我也在考虑,是否要加入“走读互助组”呢?(读者 清风吴语)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舌战群儒的故事,诸葛亮与张昭交谈的故

    舌战群儒的故事,诸葛亮与张昭交谈的故

  • 十本经典的兄妹肉文推荐,兄妹情有肉无

    十本经典的兄妹肉文推荐,兄妹情有肉无

  • 十本经典的bg肉文推荐,不要在晚上看(

    十本经典的bg肉文推荐,不要在晚上看(

  • 盘点好看的肉文小说,最全的肉文推荐(

    盘点好看的肉文小说,最全的肉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