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设计让生活更美好

作者:admin 2017-08-25 我要评论

1922年10月,女诗人索德朗格曾在一首名为《还乡》的诗中这样写道: 我童年的树木欣悦地伫立在我周围:哦,人类! 草丛欢迎我从异域归来。 我把头埋入草丛中:现...

1922年10月,女诗人索德朗格曾在一首名为《还乡》的诗中这样写道:

       我童年的树木欣悦地伫立在我周围:哦,人类!
       草丛欢迎我从异域归来。
       我把头埋入草丛中:现在终于到家了。
       现在我将把所有一切都置于身后:
       我惟一的朋友将是森林、湖岸和湖泊。
       ……

彼时的诗人刚刚30岁,但却已经走在濒临死亡的边缘。一年后的仲夏时节,这位芬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现代主义诗歌鼻祖之一,因肺结核和营养不良,抑郁地死在芬兰和俄罗斯的边境城市雷沃拉。

索德朗格的诗中曾多次描述过芬兰壮丽的自然景观。事实上,不仅是英年早逝的诗人,这个有着80%森林覆盖率的“千岛之国”,它的森林、湖泊、海洋、让人一眼望不到头的漫长冬夜,同样深深影响着这里的每一个人。在地球越来越吵闹的今天,地处北欧一隅的芬兰却显得格外宁静辽远。

沉默寡言的芬兰人,似乎是世界上最不喜形于色的族群。他们永远忠于自己的节奏,自顾自地生活在文明世界的边缘地带。凭借在冰雪和冬夜中磨练出的坚韧和勇敢,芬兰在二战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一举从农业国蜕化成为高福利社会的样板国家,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之一。

在芬兰人创造的一系列经济奇迹中,以“芬兰制造”为代表的设计领域,无疑是这个仅有500多万人口的国家带给世界的最大惊喜。充满智慧和想象力的芬兰设计师们,从祖国的历史与严苛的自然环境中汲取了无限灵感,并将这些灵感转化成具有简约线条和无以伦比实用性的作品。正因如此,芬兰才得以成为当今以创意经济领先世界的国家。

小国家,大设计

国际工业设计社团协会于2008年推出了一个城市推动计划,每两年在全球范围内选出一个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作为世界设计之都(World Design Capital)。这项活动在于突出设计的重要性与意义,强调设计在社会进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继续08年意大利的都灵市和10年韩国的首尔市之后,2012年,“世界设计之都”的称号落户芬兰首都赫尔辛基。

时值赫尔辛基建城200周年,赫尔辛基的市长提出“健康、功能化,让居民更好地享受城市生活”的城建计划,这充分契合了WDC的口号——为了更好的生活而设计。据统计,目前赫尔辛基地区有近八千家创意产业公司。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设计一直是赫尔辛基城市发展的核心理念。“世界设计之都”的称号,既是这座“世界上最小的大城市”的殊荣,也是国际社会对芬兰长期以来在设计领域所做出的突出贡献的一种肯定。

作为北欧的设计重镇,芬兰设计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享誉世界。但直到Nokia在全球的风靡,才让更多的普通人认识了芬兰和“芬兰制造”。作为一个历史并不长的国家,天赋的自然环境几乎是几个世纪以来芬兰人唯一可以拿出来炫耀的资源。作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最晚取得独立的国家,和瑞典和丹麦相比,芬兰设计的起步要晚得多。在历史上,芬兰在曾长期处在瑞典和俄罗斯的包夹之中。从1154年瑞典国王埃里克九世将基督教传入芬兰开始,先是瑞典人在这片土地上统治了近700年。瑞典语甚至一度取代芬兰语成为行政和教育机构的第一语言。1808年,俄罗斯人在俄瑞战争中击败了瑞典,芬兰的统治者又换成了沙皇。

不断遭受异族的统治使芬兰人对生存与独立有着强烈的向往。19世纪末,芬兰民族主义运动高涨,芬兰人不满于俄国人的压迫和独裁,进行了一系列捍卫自由、反抗暴政的斗争。在这场运动中,作曲家西贝柳斯写出了后来蜚声世界的《芬兰颂》,把芬兰人强悍的民族性格和不屈的战斗意志体现得淋漓尽致。雄浑悲壮的乐曲仿佛在向全世界诉说,虽然芬兰只是一个小国家,但它并不屈服于异族的残暴统治,所有芬兰人都在为民族独立进行着殊死的斗争。

芬兰人的反抗终于在1917年得到了回应。这一年,俄国进行了十月革命。苏联成立后,列宁承认了芬兰的独立,芬兰才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芬兰设计中心执行长米可•卡尔哈马(Mikko•Kalhama)曾说:“列宁在1917年承认芬兰独立,并不是由于军事分离主义或是反革命——而是列宁欣赏芬兰设计师与艺术家所呈现出的芬兰人特有的民族文化。这个十月革命的导师在芬兰居住期间,也曾感受到芬兰这个国家的浪漫主义中对自然的强烈情感,以及这样的特质如何为芬兰人所独有的。”

芬兰的民族虽然影响了列宁,但其后的斯大林却依然龃龉芬兰的领土。1939年11月30日,二战爆发后的仅仅三个月,苏联军队入侵芬兰,两国之间再次爆发了战争。最终芬兰战败,并把10%的国土割让给了苏联。

二战结束后,世界经济进入大萧条时期,芬兰国内也是一片低迷景象。这个时候,创意设计产业成为芬兰整个国家的救命稻草。对于这片资源有限、气候恶劣的土地而言,此时此刻没什么比想象力更适合此刻的芬兰人。

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民族性格,塑造了芬兰人对于设计的精细态度和鉴赏标准。如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芬兰已经彻底改变了自己的面貌。在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全球之时,芬兰人已经有足够的信心向世人展现他们无处不在的生存智慧与创意哲学。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以阿尔瓦• 阿尔托(Alvar•Aalto)、卡伊•弗兰克(Kaj•Franck)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芬兰设计大师,他们植根于芬兰的历史和民族背景之中,又充分吸收和发扬了现代主义的艺术风格。正是这些大师让芬兰设计走出自己的祖国,在世界设计领域大放异彩。

 “设计师的任务是在地球上创造一个天堂”

提及芬兰设计,阿尔瓦•阿尔托(Alvar•Aalto)是一个无法避开的名字。这个被称作“芬兰设计之父”的人,是与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Gropius)、赖特(Wright)、柯布西耶(Corbusier、密斯(Mies)齐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奠基人,也是现代城市规划与工业设计的代表人物。他擅长将自然中得到的灵感转化为兼具功能和人本主义的设计,对芬兰设计的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1936年,阿尔托为他负责室内装修设计的赫尔辛基甘蓝叶餐厅(Ravintola Savoy)设计了一款花瓶。他从芬兰星罗棋布的湖泊中获得灵感,打破了传统对称玻璃器皿的设计标准,创作出了一款带着不规则造型的花瓶。在次年的巴黎国际博览会上,这款花瓶一经展出就引起了轰动,被看作是对传统几何形式主义的彻底颠覆。虽然它问世至今已经70多年,但它的设计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依然显得现代和超前。据说,如今每户芬兰人家中都会有两样象征着芬兰民族的东西:桑拿浴和阿尔托设计的Savoy花瓶,足见这款花瓶在芬兰人心目中地位。

Savoy花瓶展现了阿尔托灵动的一面,但真正奠定他大师地位的还是他设计的各种建筑。1933年,阿尔托拿出了他的第一个代表作——派米欧疗养院。在这个作品中,他全面实践了自己的建筑理念,除了参与整体的建筑规划,还设计了疗养院的全部家具和灯具。由于派米欧疗养院是专门照顾结核病患者的医院,因此阿尔托所有设计都是从病人和看护人员的实际需要出发。

当时,功能主义建筑风潮正在欧洲盛行。钢铁、玻璃等人造材质在设计中被广泛使用,但阿尔托却反其道而行之,在自己的设计中大量使用天然的材料。他曾与同是设计师的妻子阿诺•阿尔托(Aino•Aalto)一起进行了长达5年的木材弯曲实验。在派米欧的设计中,阿尔托充分考虑了病人最适宜呼吸的坐姿之后,拿出了另一个既具功能性又有美学价值的代表设计——派米欧座椅。这把椅子中弯曲的木材不但是阿尔托设计语言的重要标志,也成为北欧特色与功能主义结合的符号之一。

1962年,阿尔托开始着手赫尔辛基音乐厅的设计,这是赫尔辛基城市中心规划的一部分,也是代表阿尔托最高水平的杰作之一。设计之初,阿尔托充分考量了周围的环境和建筑。通过精心的规划,阿尔托把音乐厅和周围的建筑、自然景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建成后的音乐厅主立面面向特拉斯广场,背后是海斯佩里亚公园和国会大楼。汽车入口则与地下层统一标高,与特勒湖边上其他文化建筑连在一起,上层和入口层的大门直接面向赫尔辛基公园。同时,音乐厅在声学处理上也别具匠心。交响乐厅与其余部分的混凝土结构从基础起就互相脱离,采用了特殊的音响节点设计,有效降低了噪音的干扰。

赫尔辛基音乐厅于1971年正式竣工。这座包括1750个座位的交响乐厅、350座的小型室内乐厅以及各自的休息室、餐厅和厨房、会议楼的会议厅休息室的建筑也成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最大的音乐与会议中心。

在另一代表作品、同时也是赫尔辛基的地标建筑芬兰厅中(Finlandia Hall)中,阿尔托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地上几颗树的原貌,将会议厅的一侧设计成了波浪形的墙面。这个小小的改动,看似只是为了打破直线型墙面的呆板,实则凝聚了阿尔托所有的设计哲学。

对阿尔托而言,设计并不仅仅是一项专业,也是他看待生命与大自然的态度。他把自己对祖国和自然的热爱,全面地反映在自己的设计与建筑思想中。这位比芬兰作为独立国家还要年轻20岁的设计师,从祖国的民族文化、社会传统、自然环境中获得过很多灵感,因此他特别注重在设计中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

阿尔托曾说过,“设计师的任务是在地球上创造一个天堂”。终其一生,他都在追求人性化的设计。他不仅关注设计与环境的关系,也重视设计形式与人的心理感受。在设计材质中,他既采用预制件材料的组合拼装、玻璃幕墙结构等现代材料和建筑方法,又广泛采用自然材料,遵循地区性和民族性的特点。在强调功能的同时,他将芬兰的地理和文化特点融入建筑中,探索了一条更加具有人文主义色彩、更加重视使用者心理需求的设计之路。

今天,当你漫步芬兰街头,你会发现阿尔托对芬兰的影响体现在这个国家的方方面面。他的建筑和设计遍布芬兰各地,无论你身处哪个城市,都会与他的作品不期而遇。对于芬兰人来说,阿尔托是一个让他们足够自豪的名字。他不仅是带领芬兰设计走向世界的领军人物,也是芬兰与国际之间的桥梁。正在通过他的设计,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这个北欧小国,并因此亲身感受到了芬兰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无限创造力。

设计让生活更美好

1936年,阿尔托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在国际设计领域声名在外。但在1936年的意大利设计展(Triennale in Milan)上,阿尔托却输给了自己的太太阿诺•阿尔托。而击败他的,竟然太太设计的一款普通的水杯。这款水杯外表看上去非常平凡,甚至平凡得有些没有特点,但正是凭借实用性的设计理念和独特的造型设计,使这款水杯成为北欧设计风格的另一个经典作品。直到今天,由Iittala生产的这款水杯,仍是芬兰最畅销的产品。在芬兰,人们常说:“先看到Iittala的杯子,才喝水”。如果说是阿尔托为芬兰设计赢得了世界声誉,那么Iittala的无数经典产品则真正使芬兰设计走入更多寻常百姓的家中。

诞生之初的Iittala只是一个小作坊,依靠从瑞典学来的玻璃制造技术生产一些普通的玻璃器皿。在100多年的历史中,经过几代设计师和工匠们的不懈努力,Iittala逐步丰富和发展了芬兰设计的先进理念,建成颇具规模的玻璃生产和研发基地。这个在世界地图上难觅踪影的地方,对整个20世纪北欧的玻璃制造工艺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赫尔辛基出发,沿着欧洲E12高速公路向北驱车一个半小时就可以到达Iittala村。1881年,Iittala就诞生这个靠近湖泊的小村子中。在村入口的停车场旁,有一个高三米、像几层书摞在一起的玻璃塑像,它简洁而不失宏伟,仿佛在提醒人们,这里就是进入芬兰玻璃王国的入口。

今天的Iittala村,常住居民有2000多人,约有10%的居民都在从事玻璃制造工作。走在村中,当年的老厂房仍星星点点地分布在村中,只是屋中的设备已换成了现代的生产线。但及时在机器化生产时代,大部分Iittala的玻璃制品仍坚持采用传统的人工吹制。据说,想要成为一名熟练的Iittala玻璃吹制工,至少需要在学校中学习六年,再在工厂做三年的学徒。站在车间顶部的走道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工匠们的工作场景。他们当中有人有身穿朋克T恤,有人留着光头刺着纹身,在夜晚,没准他们就是哪支世界顶级旋律金属乐队的乐手,但在Iittala的车间,他们却如虔诚的信徒一般,在各自的岗位上认真扮演着Iittala员工的角色。

Iittala所有的玻璃制品都采用一种无铅水晶玻璃,这种材料有着世界级的质量标准(I-Crystal),它的密度与反射度都和水晶相似,具有和水晶一样完美的光源反射性,但却没有水晶玻璃中所含的铅成分。这种既环保又美观的材质,是玻璃艺术发展历史的一个里程碑。芬兰设计的清澈、明净也在玻璃制品中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在Iittala众多的玻璃制品中,设计师奥伊瓦•托伊卡(Oiva•Toikka)设计的玻璃鸟系列,不但是其个人设计的代表作,也是Iittala精湛的玻璃艺术的集中体现。托伊卡的玻璃鸟,每一只都是纯手工打造,其制作过程相当复杂,包括调色、吹出形态、修剪鸟嘴、尾羽、雕绘纹理、冷却、磨光等多个步骤,需要多位工匠分工协作才能完成。其中,吹制形态是制作过程的重点,只有具十年玻璃吹制经验的工人才能担此重任。而玻璃鸟缤纷绚丽的色彩,不是通过后期着色,而是通过将不同材质的原料,如彩色的石头、金属、贝壳等,于制作过程中和玻璃相互融合而成。为了要表现不同鸟类的特色,工匠在制作过程中会运用不同的手法和技术来处理,所需的材料也有所差异,使每只玻璃鸟皆有不可替代的收藏价值。

无论是传统的玻璃制品,还是不断推出的新品,Iittala的所有产品始终强调设计、品质、功能和艺术性的四大卖点,从Iittala的广告词“器为心戒”、“反对抛弃主义”、“生活中,时时可用”可以直观地感受到Iittala的品牌哲学。 它的每一件产品不仅是简单的器具,也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因为此,Iittala的产品屡次斩获包括Red Dot、IF 、Design plus 、Good Design在内的多个国际性的设计大奖。

对芬兰人来说,Iittala是品味和质量的象征。从瓷器到玻璃,从刀叉盘碟到烛台花瓶, Iittala的产品几乎占据芬兰人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如果要问芬兰人为什么这么钟爱Iittala,他们一定会告诉你这是因为Iittala的历史和这个国家的历史紧密相连,那些看似平凡而又颇具艺术色彩的作品始终伴随着芬兰人的日常生活。

早在芬兰抵抗俄国,寻求独立的时候,Iittala就在出厂的玻璃器皿上,印上民族史诗《卡莱瓦拉》作者艾里•阿斯隆洛特(Elias•Lonnrot)的头像,以表示自己的立场和态度。二战后芬兰物资紧缺,经济萧条,很多芬兰人因手头拮据买不起冰箱,设计师弗兰克为Iittala设计了一个用来存放奶油的白色小瓷瓶。这个小瓶外型简单,看上去十分普通。然而它的尺寸——窄小的瓶径、狭长的身体,正好可以夹在芬兰人双层窗户的空隙之间,于是那些买不起冰箱的芬兰人便可以在漫长的冬季利用“天然冰箱”储存奶油,并且可以用这个小瓶子不断地到商店里去续买新鲜奶油。这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小瓷瓶直到今天还在生产。即便家家都有了冰箱,它的简洁和实用仍然使之成为很多芬兰人家常生活的首选。

如今,以玻璃制品起家的Iittala已成为融合好几个北欧设计品牌的大厂牌,旗下涵盖Arabia陶瓷,Hackman锅具, BodaNova玻璃等多个品牌和塔皮奥•维尔卡拉(Tapio•Workable)、奥伊瓦•托伊卡(Oiva•Toikka)、艾洛•阿尼奥(Eero•Aarnio)等多位世界级的设计大师。

位于赫尔辛基市中心林荫大道旁的Iittala旗舰店里,可以看到各种Iittala产品。这既是Iittala产品的展示厅,也是芬兰向世界展示的窗口。尽管Iittala是一个经典的品牌,但却和那些昂贵设计师产品的不同,它平易近人,是老百姓可以消费得起的艺术品。对芬兰人来说,Iittala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它的自身品牌,它早已深深植根于芬兰的文化当中,成为芬兰精神的一种象征。

芬兰设计的秘密

今年4月28日,是“愤怒的小鸟”(Angry Birds)主题乐园开放一周年的纪念日。这家位于芬兰坦佩雷市的主题乐园自2012年开业以来,已吸引了近10万游客。没人想到这款手机平台上的小游戏竟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了包括英国首相卡梅伦(Cameron)、足球明星保罗•加斯科因(Paul•Gascoigne)、作家萨尔曼•拉什迪(Salman•Rushdie)和偶像歌手贾斯汀•比伯(Justin•Bieber)等名人在内的7500万粉丝。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发现空中突然多了很多像炮弹一样去攻击肥猪们的堡垒的鸟儿。它们为了报复偷走鸟蛋的肥猪们,以自己的身体为武器攻击敌人。一次不成,再来一次,直到最后成功。

这家成立于2003年、推出“愤怒的小鸟”前已濒临倒闭的芬兰公司Rovio(Rovio在芬兰语是“火”的意思),竟然让“芬兰制造”在Nokia之后再次“火”遍了全球。今年3月初,Rovio公司凭借“愤怒的小鸟”迎来了Accel Partners和Atomico Ventures两家风险投资机构总计4200万美元的首轮融资。公司高管Peter•Vesterbacka更是借机宣称,游戏的革新已从“大型平台游戏”转移到“移动平台游戏”。虽然Rovio公司现有员工总数只有Nokia的千分之六,但它创造出来这只红色的小鸟却正在成为新的芬兰形象:芬兰航空公司此前开通了“愤怒的小鸟”国际航班,它们为旗下赫尔辛基飞往新加坡的空客A340-300客机上全身喷涂了“愤怒的小鸟”图案;就连美国宇航局也甚至专门为“愤怒的小鸟”拍摄了一部宣传片,邀请“愤怒的小鸟”作为代言人。不仅如此,他们还与Rovio公司合作推出了太空版“愤怒的小鸟”。

芬兰人的创意总是这样令人出乎意料。就在Nokia的死忠哀叹于Nokia在和苹果的大战中终于落败之时,“愤怒的小鸟”却突然以屌丝的身份横空出世“逆袭”了全世界。不过这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就像全世界的极客们一直都粉着另一个芬兰人里努斯•多瓦尔兹(Linus Torvalds)发明的LINUX系统一样,芬兰人在创意领域一直都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他们从来都是不按规矩出牌的“黑马”,但一旦出击,就总是令世界惊叹不已。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芬兰国内的经济受到影响,不少芬兰人的生活再次遭遇了经济下滑带来的冲击。在这种情形下,那些一次次飞向绿猪们的小鸟,再次体现了芬兰人坚强、乐观、不服输的民族性格。深谙苦中作乐的芬兰人,不管现实生活有多么“苦”,他们也要让自己从中找出“乐”来。

小鸟的成功是创意的胜利,它在全世界的风行绝非偶然。作为一个历史短暂、自然环境恶劣的国家,芬兰人一直都在思考如何艰苦的环境中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而他们在创意领域的成功,距离他们伐木挤奶的时间并不遥远。


芬兰另一个经典的民族品牌Marimekko也是如此。它同样这个诞生于很多芬兰人情绪低落,对国家前途悲观失望的二战后。作为一个时尚品牌,Marimekko给芬兰的大街小巷带了清新靓丽的色彩,把鲜活、艳丽和快乐带进芬兰人的家中。对于冬季格外漫长的芬兰,Marimekko用多彩的色彩让夏天的感觉长驻人们的生活中,让人们重拾生活的希望。很快,这股色彩潮流就席卷了世界,

Marimekko最知名的广告大模无疑是美国总统肯尼迪夫人的Jacqueline Kennedy。她在丈夫参加大选时,连续换了7套Marimekko的服装,俘虏了大批选民的心。

无论是飞来飞去的小鸟,还是多彩艳丽的Marimekko,或者弗兰克牛奶瓶,芬兰人的创意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艰苦环境中。因为艰苦和缺乏所造成的空白,正好让创意有了发挥的空间。小到一个纽扣,一把园艺剪刀,大到城市规划,地标建筑,正是因为将生活本身置于比设计还高的高度,芬兰人的设计才达到了实用性和美观的高度统一。也只有设计不和创意不仅局限于创造美学意义上的物品,而更多考虑的是使用者的需求和感受、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怀与思考,甚至更为宏观的社会理想的时候,设计才不仅只是“设计”。

如今,芬兰的创意经济产业占整个经济组成的四成不到,但却贡献了国民经济中近六成以上的收入。那些当年让芬兰走向世界的经典设计如Iittala,Marimekko,Artek,Fiskars等品牌,在新世纪里仍随着时代的脉动而不断更新,而当代的设计品牌如Woodnotes,Suunto,Polar等,则继续站在各自的领域里引领着世界的风向标。

芬兰的创业产业原初创意并不是为了谋求商业利益,而完全是从实用角度出发,想象着如何利用设计让生活更加便利和美好。这使得芬兰设计有别于其他创意产业大国,它更强调简单实用和耐用性,对制造原料的选择也更加讲究。芬兰人在包豪斯所提倡的现代主义风格之上加之芬兰人对自身民族文化的高度热爱,使他们在传统与现代结合的道路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这种风格植根于自然,却懂得与最前沿的元素一路并行。

而那些芬兰设计史上的大师们,他们不仅让芬兰设计名扬国际,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理念和价值观深深地影响了后世,使后代的设计师们能够在作品中不间断地传承着芬兰设计的精髓。他们通过一件又一件的设计,看设计如何在生活的不同层面运用与创造,看如何在设计中反映出芬兰独一无二的人文历史,看如何从日常生活中获取灵感创造出动人设计,看如何将设计和科技结合起来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大到城市建筑,小到日常生活用品,艺术和生活之间的距离并不遥远。充满智慧芬兰的设计师始终在传递一种理念:设计从来都不是高高在上难以触及的“神物”,它属于所有人。在设计面前,众生平等。经典设计绝不是贵族和上流社会的专属,平民设计与经典设计之间没有距离。除此之外,设计还应该在艺术与实用性取得完美平衡。它突出功能,但绝不应该是各项功能的简单叠加;它讲求艺术,但也不能使设计出来的物品成为华而不实的花架子。
 
正是这样的精神不断地出现在不同的设计领域,芬兰设计才得以在形式与功能、人文与环境中获得极大的平衡。芬兰设计从来就不只是设计师与设计品牌,在那些经典设计的背后,蕴藏着设计师们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强烈的人文理想。因此,他们反复选择更合适的材质,强调更合理的用户体验,充分融入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思考。在他们的身后,折射的是整个芬兰民族在长期历史中的形成实用主义精神,以及用平凡事物表达内在感情的日常生活哲学。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文豪、史密斯和菲菲的炖菜

    文豪、史密斯和菲菲的炖菜

  • 读者来信(1073)

    读者来信(1073)

  • 虎妈威震逍遥津

    虎妈威震逍遥津

  • 《我的事说来话长》:治愈式“啃老”

    《我的事说来话长》:治愈式“啃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