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我”真的是我吗?

作者:admin 2020-05-15 我要评论

(图 谢驭飞) 文/欧阳宇诺 伍迪艾伦很挑剔,他担任导演及主演的电影《星尘往事》属于他自己较为满意的作品。但这部电影在美国口碑极差,收到了很多负面评论,观...

(图 谢驭飞)

 

文/欧阳宇诺

伍迪·艾伦很挑剔,他担任导演及主演的电影《星尘往事》属于他自己较为满意的作品。但这部电影在美国口碑极差,收到了很多负面评论,观众们普遍认为,精神崩溃的电影主角不是虚构的人物,而是伍迪本人。伍迪在接受采访时称,他扮演过的角色从来都不代表他本人,虽然角色里有他的影子。

这就好像亨弗莱·鲍嘉本人并不是头脑简单的硬汉,查理·卓别林从来都不是流浪汉,杰瑞·刘易斯也不是稀奇古怪的人一样。观众和影评人有时会将演员饰演的角色与演员本人混淆,就如同读者和文学评论家有时会将书中人物与作家本人混淆一样。作家E.M.福斯特认为,故事里的角色通常都是由人扮演的,既然作家本人也是人,他和他的人物之间也就具有了一种亲和力。这些人物并非冷冰冰地出现在作家的头脑中,他们或许是他在狂热的兴奋中创造出来的,他们的本性是作家通过推己及人臆想出来的,虽然融入了他本人的血肉。

经历颇为传奇的作家亨特·汤普森在南美期间得了痢疾,这意味着他必须在一段时间内戒酒,于是他开始尝试各种各样的刺激物:古柯叶、安非他命等。之后,他总结出了经验,一定数量的刺激物,必须辅以一定数量的酒精。于是,作为读者的我们,在《惧恨拉斯维加斯》里看到了这样的段落:“汽车后备厢就像一间警用移动麻醉药实验室,我们有两袋草,七十五颗麦司卡林,五张高强度的迷幻墨纸,半个盐瓶的可卡因……还有一夸脱龙舌兰酒,一夸脱朗姆酒,一箱百威,一品脱纯乙醚,两打爱靡儿。”

有些读者笃定地认为,《惧恨拉斯维加斯》里那个作为职业记者的“我”,一定就是汤普森本人,这本书就是他在那段时期的回忆录,是他真实生活的复刻版。我对这一观点并不表示赞同。回忆录属于历史范畴,要以事实为依据。而汤普森的小说,是将事实与想象相结合,以第一人称视角,将人生中不同时期的情境与感受搬进了文中的“现实”。因此,小说中那个大多数时候使用各种麻醉药品、想法疯狂的“我”,并非就是汤普森本人。这一观点得到了作家本人的验证,汤普森在写给友人的信中坦承:“我还没见过什么麻醉药品能让一个人飞到桌前写作。”

作家胡里奥·科塔萨尔说过,在他创作主人公是青少年的短篇小说时,他会对他们寄予满腔柔情,怀着深厚的爱意来表现他们,“创作期间,我就是那个青少年”。就算如此,也并不意味着,那些青少年就是科塔萨尔的“真我”。他们可能是科塔萨尔的某个片断、某个时期、某个折射面。有时,就算片断、时期、折射面全然不同,作家也能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我”,无论作家本人过得比“我”更快乐或更悲伤。由此看来,作品中的“我”,大概率并非创作者的“真我”。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小鬼居家

    小鬼居家

  • “我”真的是我吗?

    “我”真的是我吗?

  • 牛奶是生活的血液

    牛奶是生活的血液

  • 车是故事的连接器

    车是故事的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