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文化地标,建一个是一个

作者:admin 2017-08-13 我要评论

陈卫新的每一处设计,都与文化有关。他的名字,总是和那些民国风、文艺范儿的建筑联系在一起,慢慢成为南京文化标签。 青苹果客栈是南京城墙相爱的几间老房子改...

陈卫新的每一处设计,都与文化有关。他的名字,总是和那些民国风、文艺范儿的建筑联系在一起,慢慢成为南京文化标签。

34_119

青苹果客栈是南京城墙相爱的几间老房子改造而来。

文_雷虎 图_由南京观筑历史建筑文化研究院提供

34_112

陈卫新

生于1971年,扬州人。南京筑内空间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总设计师、南京观筑历史建筑文化研究院院长。主要作品有先锋书店、廿一熙园、爱德基金会、扬州小盘谷、青果、随园书坊等,近年来一直关注地域文化及民国建筑研究。主要从事历史街区复兴、民国建筑研究修复、文化商业空间、创意产业园区规划等设计工作,主张实现传统建筑的“合适性”使用。(陈卫新身后是青果茶餐厅的抽屉墙)

2013年春天,陈卫新把自己的工作室搬到了南京老城南一家新开的客栈“青果里”。跟随陈卫新一起“搬迁”的还有南京的文艺青年、慕名而来的背包客。

青果里,对于文艺青年来说,是一间可以秀才情的城市客厅;对背包客来说,是一处可以寻找南京城南旧梦的驿站。对陈卫新来说,却是一个可以在自由生长的大树下喝茶,坐在天井中听着隔壁乡音俚语的地方。

青果里是陈卫新继先锋书店之后最重要的设计成果,甚至比先锋书店更能体现他的设计风格。先锋书店在2009年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书店”,成为了南京的文化地标,变成南京文艺青年的聚集地,而青果正有赶超的趋势。

34_113

青果艺文空间。从旧木头上拔下的锈钉子装了整整两麻袋,这些钉子钉出了风靡南京的logo——TINGOO青果。

34_118

青果里茶餐厅给“文青”提供梦想的展示空间,变成交友平台。

青果,冒昧打扰

2011年,南京人唐宁军路过正在拆迁的老城南。看到那一个个抽屉被抽出、砸碎,一扇扇木门被劈成木屑,心痛之余产生了收集城南上的残砖旧木做一个“青年城市客厅”的想法。因为老城南,是南京的城之根,存储着南京的城市记忆。但是在城市化进程加快,青年人已近找不到记忆传承。他与陈卫新一拍即合。

他们首先在秦淮河畔建一个茶餐厅做试验:老城南拆迁,各家各户的家具床铺都被打散了,他们收集了六万斤这样的旧木头,重新拼装起来,做成了桌椅板凳;老房子拆迁后成为一片废墟,他们从废墟上捡来一万多块旧砖铺成茶餐厅的地面;在茶餐厅门口设计了一面由抽屉门拼接起来的墙:这些抽屉,都是城南拆迁时,从家具上取下来的。这些抽屉,有账房先生存钱的,有药铺伙计抓药的,有藏着女人们的胭脂水粉,有放过女孩的带锁日记……每一个抽屉里都藏着一个故事,锁着一个秘密。老城南的底蕴,在这里隐藏得够深;从旧木头上拔下的锈钉子装了整整两麻袋,他们用这些钉子钉出了风靡南京的logo——TINGOO青果。

青果里茶餐厅给“文青”提供梦想的展示空间,变成交友平台;让外地游客触摸到重新排列组合的老城南。但这在陈卫新看来是远远不够的。因很多游客,在游览历史街区时,总是抱着观望的态度,因为历史街区老式的生活离他们太远,“可远观不可亵玩”,如果游览时只持观望的态度,不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就体会不到历史街区的文化精髓。

“以往的历史街区修复时,存在很多误区,很多人强调的是一成不变的原生态保护,其实,历史街区的各种关系,是一直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不断有旧的关系死去,也不断有新的关系产生。我设计的核心,就是试图新建一种关系。让历史街区达到新的平衡。”在设计出青果茶餐厅后,陈卫新试图把这种设计试验更进一步,于是有了2013年的青果里客栈。

客栈是南京城墙下的几间老房子改造而来。

“老房子,都有自己的脾气。应该尊重它,所以要放下自以为是的设计,顺应房子的脾气来改造。”陈卫新花了整整六个月时间,“与老房子对话”,最终把客栈设计成人间烟火味十足的家庭旅馆:有几间睡觉时可以触摸到城墙青砖的房间,一个品茶时可以听到乡音俚语的院落,一个发呆时可以闻到邻家饭香的客厅——客舍大名“青果里”,乳名“冒昧打扰”。

“早上七点钟,卖酒酿的小贩会敲响梆子,可以竖起耳朵听听;隔壁巷子有一家开了3代人的剃头店,可以去试试……”在客栈小院中,主人唐宁军把自行车钥匙递给每一个入住的旅客时都会再三叮嘱要在小巷子里多体验体验,但别得意忘形:“无论你是文青还是背包客,你闯入这里,你是在体验原汁原味的老城南,但对老城南的居民来说,这却是‘冒昧打扰’,所以每一个入住青果里的旅客,都应该对邻居心怀感激。因为,我们来这里体验市井的同时,可能不经意地就破坏了这里的宁静生活!”

“建筑空间是提供一个让人使用的平台,好的空间设计,目的是让人与人能更好的交流。”看着走出客栈的年轻人和客栈邻居们聊得火热,陈卫新满怀欣喜,因为在这里他用他的设计营造了一种新关系。

34_117

民国主题餐厅民都荟。

34_115

“民国蛊”

今年初,由南京部分文史学者组建,陈卫新担任院长的研究机构“南京观筑历史建筑文化研究院”搬到一处民国建筑中——民国时南京城南第一高楼,建于1936年的“美大纸行”。在这儿,除了日常的研究工作,他做的都是与设计无关的事情——每隔两个月做一场民国风物展:4月,秀民国纸品;6月,展民国黑胶唱片;8月,用民国明信片说老南京……几场展览下来,这儿就成为了慢慢地成为了南京民国怀旧主题的文艺聚集地。

南京的民国建筑很多都成为了机关单位,普通游客很难见到。陈卫新“发掘”出一条“看得见的民国”私家旅游路线: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字——南京大学——东南大学。

学生时代,游走于这些散布着民国建筑的学府间,让他常有民国学生的错觉(南师大前身是金陵女子学院、南大前身是国立金陵大学、东南大学的前身是中央大学东南大学)。

“为何民国短短几十年,能产生这么多的大师?”这是读书时陈卫新产生的疑问。“为何民国短短几十年,能产生这么极具风格的民国式建筑?”这是成为设计师后,陈卫新研究的课题。

在陈卫新看来,历史建筑,有人住才能长久保存,但是现代使用功能的介入,新式的装修又或多或少会让建筑丧失本来的面貌,如何找到平衡点是难点。

陈卫新寻遍南京,为所有的民国建筑建立档案,同时做了大量的设计工作。在历史街区1912设计民国主题餐厅民都荟,在“总统府”设计民国书店,爱德基金会,在南大修复了“赛珍珠纪念馆”,在1865凡德文化艺术街区修复了金陵制造局……前后修复了全国文保单位3处、省市级文保单位7处、其他民国建筑20多处,在做了诸多民国风的设计项目之后,他最终完全被民国风蛊惑了,有朋友看到他对民国如此痴情,特地为他送来一套民国风的长袍,陈卫新立马穿起来拍照留念,还自恋道:“鲁迅范儿多一些,还是胡适味儿浓一点?”

34_116

廿一熙园的古戏台。

34_114

先锋书店入口坡道,地上的停车线是特地保留下来的。

加油站不一定加油

在微博上,熟读陈卫新那些在开会间歇写就的现代诗;在微信上,观摩他每天花两个小时绘成的工笔画后,私信邀约访谈,几天后却收到一条留言:赖声川的话剧你怎么看?

是禅语锋机还是接头信号?忐忑回答:“看得不多,正在钻研。”这次很快就有回信:“那你错过了一次机会,昨天你私信时我正好有余票,今天已演完。”于是赶紧敲定采访时间,生怕访谈也如话剧一样过期。

约在先锋书店碰面。先锋书店是陈卫新最满意、也是知名度最广的作品之一。

那一天书店中央的公共空间挤得水泄不通,江苏省昆剧院的名角正在这儿举办一场昆曲派对。

“先锋书店是由地下停车场改建而来,地上的停车线是我特地保留下来的,我想,汽车需要停下来加油,人也需要停下来读书,地下的停车线是一种象征,提示你要不要停下来加油。”陈卫新边说边抚摸手上的书籍。

我拿现场那些不为书动,却为昆曲痴狂的人“质疑”他的良苦用心。陈卫新不置可否:“你到加油站时,不一定要加油,也可能买吃的。当一个加油站商店、休息室、厕所等配套设施齐全,这加油站才有更好的用户体验,司机还会对加油站念念不忘——这便是陈卫新的设计理念,在做室内设计时,不对原来的布置做大的改观,而是因势利导让新的理念和旧的环境共鸣,创造出全新的意境。

为了让我对他的设计理念理解得更加透彻,我又去了位于南捕厅熙南里的廿一熙园。这里是甘家大院的别院,这儿,有一座他设计的昆曲戏台。

这是一个传统四合院,四周是摆沙发、放茶几的现代化包厢,中间是古色古香的昆曲戏台。夜宴开始,昆曲开唱。戏台和包厢用一池清水隔开。当在水一方舞的名角舞动水袖罗裙时,包间墙壁上巨幅LED显示屏就开始现场直播。当昆曲婉转的音符向四周弭漫时,包厢中的掌声与茶香与开始向中央扩散。舞台上妙曼的身影,水下跳动的倒影,被灯光拉长的灯影让虚与实,古与今,在这小小的院落中融为一体。

为了让惊艳六百年的昆曲切合现代人的审美观,陈卫新决定用“坐今观古”的理念营造氛围:“建筑还是过去的样子,昆曲还是以往的腔调,我加进了一些符合现代人习惯的辅助设计,让人在享受传统的美感时加进现代的功能性,这样现代人去欣赏这些古典的东西时,就有当下性与古典意趣和谐统一的效果。”

在这里,陈卫新把戏台变成了一座时空传送门。台上游园惊梦,台下世态人情,而设计则是那连接时间与空间的丝线。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文豪、史密斯和菲菲的炖菜

    文豪、史密斯和菲菲的炖菜

  • 读者来信(1073)

    读者来信(1073)

  • 虎妈威震逍遥津

    虎妈威震逍遥津

  • 《我的事说来话长》:治愈式“啃老”

    《我的事说来话长》:治愈式“啃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