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有一个想起就流口水的罐头

作者:admin 2019-11-12 我要评论

在罐头面前,我蠢蠢欲动。 黄桃罐头、橘子罐头、菠萝罐头、豆豉鲮鱼罐头、红烧猪肉罐头......点到哪款吃哪款。 小时候,每逢感冒发烧,爷爷就会蹬着自行车出去,...

在罐头面前,我蠢蠢欲动。
 
黄桃罐头、橘子罐头、菠萝罐头、豆豉鲮鱼罐头、红烧猪肉罐头......点到哪款吃哪款。
 
 
小时候,每逢感冒发烧,爷爷就会蹬着自行车出去,不消几分钟,准会拎个我最爱吃的枇杷罐头回来。
 
在盛产枇杷的闽南,枇杷罐头在商店里十分常见。
 
随着“呲拉”一声,罐头揭开一个口,现出一颗颗晶莹的枇杷。我拿着铁勺子在一旁早已口舌生津。
 
饱经糖水滋润的枇杷,去除了酸涩,入口甜润,带着清香。一口下去,清凉的汤汁滑过喉咙,感冒症已去了一半。
 
后来去外地上大学,发现彼地的人们也有同款的罐头治感冒良方,只不过里面的枇杷换成了黄桃、雪梨、橘子、菠萝……
 
在物质贫乏的从前,能吃到罐头,已是生病的最佳慰藉。
 
 
一口罐头,百病全消。
 
 
曾经,没有小孩能抵挡水果罐头的诱惑
 
老家闽南有个习俗,每逢宴席,最后压轴的,一定是水果罐头甜汤。待所有人依依不舍地将碗里最后一块果肉吃完,再将汤汁喝得一滴不剩,这顿宴席才算圆满。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水果罐头风光无限。除了在重要宴席上压轴出场, 走亲访友、生病慰问,带上两罐制作精良的水果罐头,显得体面、又有诚意。
 
 
五花八门的水果罐头,各地有各地的喜好。
 
对小孩子来说,水果罐头,是视觉和味觉的双重享受。
 
一个个圆圆的透明玻璃瓶,里面躺着各种颜色的水果,有梨子的、杨桃的、山楂的、杨梅的……最诱人的当属橘子。
 
小小的、橘红色的果肉瓣,“乖巧”地窝在瓶子里,多汁饱满的颗粒分明可见,光是看一眼,就甜到心都化了。
 
像对待宝贝一样,把这瓶“橘子”捧在手心,一瓣一瓣小心地舀出来,慢慢品尝,慢慢回味。这样甜蜜的记忆,属于那个年代长大的所有孩子。
 
 
曾经有人问为什么水果罐头总是用透明玻璃居多?当然是因为水果丰富的颜色和透明玻璃瓶子更配呀。
 
吃完之后,这些留着水果香味的瓶子就成了小孩子的“百宝瓶”,往里面装点水,把抓到的蝌蚪、小鱼儿、田螺放进去,就拥有了一个“海洋世界”。
 
或者,放进折好的千纸鹤、捡到的小石头,放在书桌上,百看不厌。
 
一个水果罐头,吃的时候甜在心里,吃完之后,还能甜在眼睛里。
 
可爱的水果,加上甜蜜的汤汁——水果罐头的诱惑几乎没有小孩子能挡得住。难怪作家梁晓声在回忆录《似梦人生》里,将水果罐头里的汤汁形容为“天上甘露”:
 
“举起空盒子(瓶子)仰起头张大嘴耐心地承接着。许久,终于有一滴特别甜的汁滴落口中。那是我长大十三四岁从未品咂过的一种甜。仿佛在我胃里顿时溶解为一片,并经由胃渐渐渗入到我周身的血管里。”
 
对于第一次品尝水果罐头的小孩来说,这样的体验并不夸张。
 
之所以有种“特别的甜”,一来是因为当时甜食仍旧稀罕,小孩子对糖的味觉感受异常敏感;二来是与果肉细胞密切交融之后的糖水,甜得不再单调。
 
水果罐头的做法,让“甜”变得浓厚、丰富,而且保留水果的原样,又萌又可爱。
 
拿“大众罐头情人”黄桃来说,可以肯定的是,黄桃罐头真的比新鲜黄桃好吃!
 
很多只尝过黄桃罐头的人,第一次吃新鲜黄桃,总有点失落:新鲜的黄桃不仅味道寡淡,还带点酸涩,完全不像黄桃罐头那样细腻柔滑、吃一口让人幸福感倍增。
 
经过“罐头大法”加工之后,黄桃的酸涩不见了,果质的细腻被放大了。
 
 
罐头大法让黄桃迎来了第二春。
 
这种“点石成金”的效果在其他水果上也有体现,比如经过加工之后的雪梨,不仅变得香甜,口感也软糯可人;加工过的橘子,刺激性的酸味变少了,却多了温和的蜜香。
 
现在长大的80后90后,虽然不再稀罕这种罐头美食了,但偶尔也会被水果罐头的记忆袭击,突然特别想再尝一下那口甜。
 
罐头打开的那一瞬间,小时候清凉甜美的记忆就涌上来了。
 
 
各色肉罐头,丰富了人们的菜单
 
水果罐头解馋,肉罐头则是上好的烹饪助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各种各样的罐头成了人们追捧的美味。密封在罐头里的肉浸透了汁水,入味、香浓、粘稠,远比自家做的各种酱料好用。
 
 
我的心随着那滴油融化了。
 
在那个食物还不丰富的年代,各色罐头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菜单。逢年过节郑重地提几个肉罐头回家,稍微加个工,配上各种蔬菜、简单摆个盘,就是一道上得了台面的好菜。
 
那时候,各家各户都有自己发明的“肉罐头烹饪方法”:炒米粉、蒸饭、炖菜,甚至干脆直接拌米饭吃,各有各的美食心得。
 
但无一例外的,自从有了罐头,主食的消耗那是相当剧烈啊,肉罐头真是实打实的“下饭神器”!
 
说到罐头的起源,其实它的发明,最初和美味并无太大关联。18世纪末期,在外行军打仗的士兵们,需要一种更为便携和方便储存的食物,于是就有了罐头。
 
罐头的做法,就是把食物煮沸之后密封,使得食物的保质期最大限度地延长了。
 
这种技术传出战场,传到了中国。从此,中国人开始重新定义罐头,创造了品类众多、味道独特的“中国式罐头”。
 
据《广州市志》记载,广州广茂香罐头厂于1893年建立,这是中国第一家罐头厂,第一罐豆豉鲮鱼罐头就此诞生。
 
生产技术是外来的,但豆豉鲮鱼罐头的配方绝对是本土味儿。
 
19世纪后期,珠三角一带兴起了下南洋的热潮,游子一别千里。
 
家人为了让他们在外地也能吃上家乡美味,把家乡特产的鲮鱼用油煎过,浸泡在盛满豆豉油汁的瓦罐中,让游子们随身携带,既能防腐,又甘美下饭。
 
 
珠三角特产鲮鱼,肉质鲜嫩。/wikipedia
 
在罐头工业兴起的初期,由于设备简陋,资金不足,中国的罐头厂并没有真正兴盛起来。但中国人与罐头的情结就此生了根。
 
改革开放之后,罐头厂愈来愈多,“中国式罐头”的鼻祖豆豉鲮鱼不仅没有被遗忘,反而一度成了珠三角人民以及华侨最热衷的罐头之一。
 
 
一罐豆豉鲮鱼,足以让人忘记吃其他菜。
 
无论游子离家多久、走得多远,一罐豆豉鲮鱼罐头,足以解乡愁。
 
对广州人来说,豆豉鲮鱼更是居家必备。掀开薄薄的盒盖,铺满豆豉的油汁里,满是酥脆而劲道的鲮鱼,就连尖锐的鱼骨都被泡软了,入口即化,酥脆可嚼。
 
鱼肉自不用说,腥味不见了,肉香的层次却更丰富。饱吸了肉香的豆豉也不甘当配角,夹一颗送进嘴里,豆豉在牙齿间化开的时候,浓厚的肉香与酱香足以让人连连叫绝。
 
凉拌菜能用,蒸煮肉食能用,就连炒青菜也少不了——岭南有道著名的青菜:豆豉鲮鱼油麦菜。把鱼肉撕成小块,配上清香爽口的油麦菜,咸香可口,层次丰富。
 
 
豆豉鲮鱼炒菜。
 
鹰金钱、珠江桥、金樱花、甘竹,这些名字在广东家喻户晓,都是老字号豆豉鲮鱼罐头品牌。
 
每逢台风天,一家人难得团聚在家,边看TVB电视剧边打开罐头,真是舒服又开心。
 
香港旅行美食作家欧阳应霁曾在文章里回忆,儿时,为了独享豆豉,竟欺骗弟弟妹妹,将豆豉说成虫卵,把小孩子吓得不轻。
 
珠三角人民爱吃豆豉鲮鱼罐头,上海人则为一款午餐肉流口水。
 
有次,演员陈冲被问及当年拍电影《小花》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她表示那时候最羡慕同剧组的刘晓庆。
 
为什么羡慕?因为刘晓庆天天有午餐肉罐头吃。
 
在那个年代,美味珍贵的午餐肉,并不是日常食物。
 
在二战后的上海,稍微有钱的人,经常托人买一种美国大兵的“剩余物资”。
 
那是一种Q弹、香味独特的罐装肉食,虽然叫“肉”,吃起来有点像蹄膀冻。
 
它诞生于1937年的美国,一开始的定位是军粮,战争结束后,老百姓也喜欢上了这种食物。
 
1959年,上海梅林罐头厂请来斯洛伐克专家,生产出中国第一批午餐肉罐头。不过一开始,价值不菲的午餐肉大部分罐头都出口了,直到改革开放后、经济条件好了,吃午餐肉的人才渐渐多了起来。
 
 
上世纪50年代,梅林食品厂生产车间,女工们正在加工食物。/中国食品报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上海,凡是家里要开午餐肉,必有喜事。
 
开罐头是一件极具仪式感的事情,家里的男主人用一把小刀,沿着边缘轻轻挖开一个小口,接着再慢慢撬开。
 
盖子一掀开,一股独特的肉香扑鼻而来,让人不自觉地咽下口水。
 
午餐肉可以拿勺子直接挖着吃,或者和面包一起吃。
 
 
用勺子挖肉的感觉,特别爽。
 
但只有老上海才知道什么是午餐肉的讲究吃法:打一只鸡蛋,将午餐肉切成半厘米的薄片,放在蛋液里浸一下,然后放到平底锅里煎,煎到两面微微金黄。
 
最后趁热蘸着辣酱油或西红柿酱吃,这样的午餐肉,外酥里嫩,饱满而不油腻,让人欲罢不能。
 
 
厚度掌握得当是香煎午餐肉的秘诀之一。
 
有人说,长大后再打开午餐肉罐头,那个味道总和无忧无虑的童年联系到一起,“以至于后来每次压力大了,就特别想买罐午餐肉吃着”。
 
不过,要数将午餐肉的美味开发到极致的,当属四川人和重庆人。
 
他们的做法很是粗犷:切好片的午餐肉,放入翻滚的火锅中一烫,再佐以各式蘸碟调味,用他们的话说,那可真是“美味无边,吃得巴适”!
 
罐头地图往北,是一款让河北人为之痴迷的红烧猪肉罐头。
 
在电视剧《春风十里不如你》里面,穿着军装的周冬雨对着镜头大快朵颐地吃一罐红烧肉,边吃还边诱惑观众:“你们不吃,可不是我不给你们啊。”
 
 
据说这部剧播出后,同款红烧猪肉罐头在网上卖火了。网友们说,从包装来看,这个罐头的原型,应该就是来自河北的北戴河牌红烧猪肉罐头。
 
我当年的大学舍友、来自河北的洋洋,曾经在一次卧谈会上跟我们详细描述过红烧猪头罐头的吃法。
 
粗糙的吃货,一般拿到打开就直接吃了,有点咸,但香。
 
稍微“会吃”的人,就会从罐头里挖一点肉出来,放在热乎乎的米饭上面一通搅拌,待肉汁融化,米饭粒粒粘香,一下能吃两碗。
 
最厉害的吃法,是先把红烧肉罐头倒进锅里,煸炒出油,再放入葱花翻炒,随后加入土豆、茄子、面条等等自己偏好的食材,五分钟后烹饪完成,肉汁的味道充分渗透到菜里,菜都比肉香了。
 
 
红烧猪肉罐头——减肥路上的拦路虎。
 
各式各样的水果罐头、肉罐头,在当年的中国,到底有多受欢迎?
 
中国罐头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1978年,中国罐头生产企业仅为150家,总产值14.85亿元;而到了1995年,罐头企业数量达到了顶峰1775家,也就是每个省份就有多达77个罐头厂。
 
不到20年,罐头厂家数量翻了10多倍,这都是“吃”出来的呀!
 
1995年,罐头产业的总产值为145.92亿元,其中出口额46.60亿元以1995年的物价,每个罐头3块钱左右,算下来中国人一年就消耗了33.1亿个罐头。
 
这是什么概念?要知道号称“销量连起来绕地球一圈”的香飘飘奶茶,2018年一年也只卖出12亿杯。
 
 
从“奢侈品”到“垃圾食品”
 
罐头失宠得太快
 
最近几年,卖午餐肉罐头的梅林罐头厂开始出现了营收的负增长。根据梅林公布的财报显示,2018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21.79 亿元,比上年度的 222.21 亿元减少 0.19%。
 
曾经风光无限的罐头大佬,如今逐渐面临被市场边缘化的危机。
 
不单单是梅林罐头,20世纪以后,罐头在中国人食谱里的比重渐渐下降。
 
不知道逛超市的时候你留意过没有?货架上的罐头寥寥无几,除了几款长青调料的罐头,其他多是进口罐头,作为进口食品的一部分,摆放在货架上。
 
 
你有多久没买罐头食品了?
 
买罐头的人越来越少了,除了特价折扣,不然没人会动“那一排”。
 
曾经被视为珍馐的水果罐头,如今被冠以“不新鲜”以及“防腐剂、添加剂过多”的名头,遭遇冷落。曾经让中国老百姓一闻到就流口水的肉罐头,如今也变得可有可无。
 
罐头食品,真的不健康不新鲜吗?不见得如此。
 
专家早已多次辟谣:正规罐头装的产品不需要防腐剂保鲜,且更加新鲜。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罐藏食品专业委员会专家林焜辉表示,常见的罐头包装都是完全的密封包装,灭菌后的食品在真空状态下能防止外界细菌进入,因此绝大部分罐头食品无需加入防腐剂。
 
也就是说,只要是正规厂家生产的、合乎操作规范的罐头食品,在安全上是有保证的,吃起来绝对没问题。
 
但大多数人也不想了解了。
 
在快速发展的物流的支持之下,人们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取更新鲜的食物。原本需要在罐头里才能吃到的红毛丹、荔枝、龙眼等水果,现在依靠冷链运送,一年四季都能吃到。
 
如果想快速吃到一顿好菜,肉食罐头仍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它方便运输、容易保存,也易于搭配,特别是对于加班族和单身人士来说,家里常备肉食罐头,再方便不过了。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8年发布的《中国罐头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显示,美国人均罐头年消费量在90公斤左右,西欧约50公斤,日本为23公斤,而我国仅为2公斤。
 
事实上,我国罐头加工企业的销售方向,还是以出口居多,而且打的都是低价牌。这导致长期以来罐头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况且技术创新也没有跟上。罐头企业的一成不变,正在把自己逼上绝路。
 
不信你就回忆一下,几十年过去,你吃到的罐头是不是和小时候的一模一样,包装没变,食材没变,就连味道,也和从前一样。
 
罐头食品,有一天会从中国人的生活里消失吗?
 
 
2017年4月7日,一家名为某某铺子的罐头公司正式递交了新三板挂牌申请。这么冷门的企业也会上市?
 
进入这家公司的电商页面,不难看出,他们的罐头在包装上耳目一新,比如将玻璃罐换成铁罐装,产品规格上也开始主打适合年轻人的小瓶,甚至广告语也趋向于年轻活泼化。
 
哈,古老的罐头也与时俱进,要把自己变成网红食品了。
 
除此之外,罐头还能有什么玩法?
 
前几年日本各地的繁华区流行起了一种“罐头吧”,店里只卖各种罐头和酒水,顾客可以自选罐头配酒喝。去的人还挺多,除了新鲜感,大概也因为在酒吧里吃罐头的感觉很酷。
 
2019年了,罐头的确很难再恢复昔日地位,但罐头里的情感因子,却始终都在。有关罐头的味觉记忆,仍然荡漾在舌尖。只要回忆还在,我们就不希望罐头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早就蠢蠢欲动了?那就给你一道选择题:
 
任选一款罐头,马上就能吃到,你会选哪款?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文豪、史密斯和菲菲的炖菜

    文豪、史密斯和菲菲的炖菜

  • 读者来信(1073)

    读者来信(1073)

  • 虎妈威震逍遥津

    虎妈威震逍遥津

  • 《我的事说来话长》:治愈式“啃老”

    《我的事说来话长》:治愈式“啃老”